第41章 尘封卷宗三
大理寺正堂。
肃杀之气,凝如实质,压得人喘不过气。 高悬的“明镜高悬”鎏金牌匾在烛火映照下泛着冷硬的光泽,堂下两列衙役手持水火棍,面沉如水,如同泥塑木雕。三法司主官——刑部尚书陈文远、大理寺卿李崇德、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墉——端坐于上首旁听之位,面色凝重。御座之侧,司礼监掌印大太监王瑾,身着绯红蟒袍,手持拂尘,面白无须,眼神低垂,如同庙中神像,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空气仿佛凝固,只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敲打着每个人紧绷的神经。
堂下,崔文远、张翰、王有德三人,身披重枷,镣铐加身,跪倒在冰冷的金砖地面上。崔文远须发皆白,面容枯槁如朽木,曾经位极人臣的威严荡然无存,唯有一双浑浊的老眼中,残留着如同毒蛇般的不甘与怨毒,死死盯着主审位上的身影。张翰面如死灰,身体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汗水浸透了囚服,如同刚从水里捞出来。王有德则彻底瘫软在地,涕泪横流,口中发出无意识的呜咽,身下洇开一片水渍,散发着难闻的骚臭。
主审位上。
穆之一身崭新的大理寺少卿绯色官袍,腰束玉带,身姿挺拔如孤峰绝壁。他面容冷峻,目光如寒潭深水,平静无波,却蕴含着洞穿一切的锐利与不容置疑的威严。在他面前的长案上,堆积着如山铁证,如同无声的控诉者:通州秘窟中搜出的、记载着漆林盗伐真相的樟木账册;王有德招供的、崔文远亲笔所书的密信;散发着刺鼻硫磺味的毒砂矿石样本及盖有崔文远私印的检验文书;孝吕陵毒烟案中孙启明、陈清的血泪供词以及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毒烟装置残骸……每一件证物,都如同淬毒的匕首,直指堂下罪魁祸首的心脏!
“崔文远!”穆之的声音骤然响起,如同九天惊雷,裹挟着凛冽的寒风,瞬间撕裂了死寂的空气,响彻整个大堂!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狠狠砸在崔文远的心口!
“你!身历三朝,官至工部尚书,位极人臣!本应鞠躬尽瘁,报效朝廷,泽被苍生!然!你利欲熏心,贪赃枉法!视国法如无物,视黎民如草芥!其罪滔天,罄竹难书!”
穆之霍然起身,拿起一本泛黄的《河工银支用细册》,声音如同冰河奔涌,字字如刀:
“天启十三年秋! 你为填补河工银五万两之巨亏!指使时任工部清吏司郎中张翰,监守自盗!盗伐西山御用漆林(甲字叁号林区)上等漆树三百株!价值何止万金!事发之后,你非但不思悔改,反栽赃陷害!将忠直敢言的官窑大匠杜青山构陷为盗匪,枉杀于市!致其家破人亡,妻死子散!此乃罪一!铁证如山!”他猛地将账册掷于崔文远面前!纸张散落,如同飘零的冤魂!
他又拿起那份盖着崔文远私印的毒砂检验文书,声音陡然拔高,带着焚尽一切的怒火:
“孝吕陵修缮期间! 你变本加厉!指使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王有德、勾结漕运参将马奎、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张彪等爪牙!网罗黑鱼帮匪众!垄断漕运,勒索商户,中饱私囊!更丧心病狂!命王有德将剧毒砒霜混入烘焙燃料,制造‘十里铺毒茶案’!致使五名无辜富商饮茶暴毙!此乃罪二!人证物证俱在!”
穆之目光如电,直刺崔文远,声音如同来自九幽的审判:
“为掩盖滔天罪行!你竟敢亵渎皇陵!在太后万年吉地地宫之内,暗藏毒烟机关!意图在奉安大典之上,制造惊天惨案,祸乱国本!幸得本官洞察奸谋,及时查获!未酿大祸!然!此等居心,人神共愤!此乃罪三!罪无可赦!”
“崔文远!你贪墨国帑,草菅人命,祸乱漕运,亵渎皇陵!桩桩件件,铁证如山!你——还有何话说?!”
死寂!
整个大堂陷入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崔文远身上。三法司主官面色各异,刑部尚书陈文远眼神复杂,大理寺卿李崇德额角渗出冷汗,都察院刘墉则面无表情。司礼监王瑾微微抬了抬眼皮,又迅速垂下。
崔文远缓缓地、极其缓慢地抬起头。他枯槁的脸上肌肉抽搐着,浑浊的老眼扫过堂上诸人,扫过那些高高在上的面孔,最后死死地钉在穆之身上!那眼神,如同淬毒的钩子,充满了刻骨的怨毒与一种近乎疯狂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