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少羽 作品

第115章 旱鸭浮尸二

穆之的推理如同惊雷炸响,瞬间驱散了笼罩在汴河码头上空的迷雾。京兆府总捕头赵铁山再无迟疑,立刻调集人手,将发现尸体的河湾区域彻底封锁,警戒线向外延伸数十丈,严禁闲杂人等靠近。捕快们如同撒开的网,分成数队,按照穆之的指示,开始进行地毯式的搜索。

一队人手持长杆,小心翼翼地拨开岸边茂密的芦苇荡。腐烂的淤泥气息混合着水草的腥气扑面而来,蚊虫嗡嗡飞舞。他们仔细搜寻着每一寸泥地,寻找任何可疑的足迹、挣扎的痕迹、或是被丢弃的物件。另一队人则攀上河湾附近的乱石堆,在嶙峋的怪石缝隙间仔细探查。还有一队人沿着汴河上下游疾行,拦住过往的船工和沿岸的摊贩、行人,急切地询问:“今日清晨,可曾看到有人在此处投掷重物入水?或是有何异常动静?”

穆之没有离开现场。他站在那几道触目惊心的抓痕旁,目光锐利如鹰隼,再次审视着这片狭小的区域。抓痕深陷泥中,边缘凌乱,指痕清晰,每一个细节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死者李二牛临死前的绝望与痛苦。他蹲下身,几乎将脸贴到泥地上,一寸寸地移动视线。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抓痕边缘,一处极其细微的、被泥土半掩的凹陷处!

那是一个…极其模糊的…半个脚印!

脚印很浅,几乎被雨水冲刷殆尽,若非他观察入微,几乎难以察觉。脚印的形状有些奇特,前端宽大,后跟窄小,边缘似乎有些磨损的痕迹。穆之小心翼翼地用小木片和毛刷,轻轻拂去覆盖其上的浮土,尽量不破坏这脆弱的痕迹。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迅速将脚印的形状、大小、磨损特征仔细描绘下来。

“大人!有发现!”一名在芦苇荡边缘搜索的捕快突然高声喊道。

穆之立刻起身,快步走过去。只见那名捕快正用长杆从一丛半人高的芦苇根部,挑起一小块深色的布片。布片不大,约莫巴掌大小,颜色深蓝,质地粗糙,像是常见的力夫短褐上撕扯下来的。布片边缘参差不齐,显然是被强行撕裂。更关键的是,布片上沾染着几处暗褐色的污渍!

“血迹?”穆之眼神一凝。

婉儿闻声赶来,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验毒银针和特制的显色药水。她小心地取下一小块沾有污渍的布片,先用银针试探,银针并未变色。她又滴上几滴显色药水,布片上的污渍瞬间变成了深紫色!

“是血迹!而且…是人血!”婉儿肯定地说道,随即补充,“但具体是否属于死者,还需带回大理寺仔细化验比对。”

穆之点点头,将布片小心收好。这处芦苇荡距离挣扎抓痕处不过数丈之遥,位置隐蔽,极有可能是凶手丢弃沾血衣物或擦拭凶器的地方!

与此同时,林远带着两名大理寺的衙役,已经深入了汴河码头最喧嚣也最混乱的核心区域——力工行会所在的棚户区。空气中弥漫着汗味、劣质酒味、鱼腥味和廉价脂粉的混合气息。低矮的棚屋鳞次栉比,道路狭窄泥泞。衣衫褴褛的力工们或蹲在墙角晒太阳,或围在简陋的食摊前狼吞虎咽,眼神中大多带着麻木与疲惫。

林远胸口伤势未愈,说话久了仍会气息不匀,但他强撑着,亮出大理寺腰牌,很快找到了力工行会的管事——一个五十多岁、满脸横肉、眼神精明的光头汉子,人称“刘把头”。

“刘把头,李二牛的事,想必你已经听说了?”林远开门见山,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刘把头叹了口气,搓着粗糙的大手,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惋惜:“唉…听说了听说了!二牛这小子…命苦啊!早上还好好的,说去西头看看有没有零活,谁知道…怎么就…唉!”他摇着头,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