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叫还复来 作品

第54章 女朋友要亲嘴,先不说了

第五十四章,女朋友要亲嘴,先不说了

眼看马上中午了,韩复来也不打算写了,继续构思苏轼的故事。

最开始的构思,是把苏轼辛弃疾陆游几人融合起来,把时间段也改了一下,让苏轼经历靖康耻这段历史的。

但越写韩复来越觉得有点为难了。

如果经历了靖康之变,苏轼贬官的有趣经历就没法写了。

苏轼这人,就他的个人经历来说,算是最有故事性的一个人了。

苏轼为官的这段时间,是新党旧党轮番主政的一段时间。

开始神宗在位,神宗力挺王安石变法,苏轼上书说“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被变法的新党视为是旧党骨干,被贬杭州。

神宗死后,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高太后又重用司马光为首的旧党,苏轼直接从七品小官,半年就升到了三品,坐火箭都没这么快的。

结果呢,苏轼又反对旧党,支持变法新党中某些改革,建议不要尽数废弃,被旧党当成了叛徒,又被贬官,上次是杭州通判,这次被贬为杭州知州。

高太后死后,哲宗亲政,这位皇帝又重用王安石的新党,旧党又被大贬一通。苏轼却还是被当成旧党骨干,直接贬到了广东海南这种蛮荒之地。

苏轼这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

现在当然还可以改,直接把最开始的十三年后神州陆沉那句话删了,大观的年号随便换一下就行了。

就是可惜了辛弃疾的那首《青玉案》。

现在已经用苏轼的名字写出来了,后面如果写靖康之变和辛弃疾的故事,就不能再写了。

如果只是辛弃疾诵读苏轼的词,感怀自已,总是差点味道,不够强烈。

韩复来思虑再三,还是按照原计划写吧。

虽然苏轼的人生经历很丰富,很有故事性,但不适合写成小说。

网友们,读者们对新党和旧党之争,并不想了解具体的情况,这个所谓的故事性其实也是可以用几段话就写完的。

再说了,韩复来如果要写旧党新党之争,必然就要详细地写那些改革方针,青苗法啊什么的,以韩复来现在的经历和阅历,写出来有点不太真实。

说不定会被有关部门查水表。

只能慢慢往外掏,过个三四年,甚至十来年后,自已已经是全国公认的文学第一人的时候,再写出来更合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