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谥号(第2页)
“这个,确实有点不太合理。总不能比杜甫官小的官员都饿死吧?”
“这个很好解释的……教授呢,来给他们解释解释!”
京大认证教授:“这个问题其实在小说中已经写出来了,只是复来大神没有系统地总结而已。最开始的时候,杜甫的父亲也是个小官,应该算吏。即便这样,他也活的不错,还有钱给杜甫到处游山玩水。为什么到杜甫这里就不行了呢?第一个原因,就是战乱。战乱导致庄稼欠收,物价飞涨,粮食昂贵。”
“即便物价飞涨,也涨不到当官的都活不下去的程度吧?”
京大认证教授:“为什么活不下去,得看古代官员的工资构成——据仅有的咸阳出土的碑文上记载,古代官员的收入,要分好几份。首先是钱,其次是粮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职田。这是朝廷明令的,光明正大的收入。钱和粮就不用说了,这个职田,就是国家分给官员一大块地,这块地的收益归官员所有,这才是官员俸禄的大头。”
“杜甫没有分地吗?”
京大认证教授:“分当然是分了吧,但是,战乱年代啊,分给他也找不到人来种,种了也不一定有收成,有收成也不一定能看的住。更重要的一点是,杜甫当官的时间太短,又不在一个地方,根本没时间来经营他的职田。”
“这么说就明白了,我感觉最大的原因还是战乱,老奶奶都当兵打仗去了,就算收租再少,但确实没人来种地了,说不定好多良田都荒芜着呢……”
京大认证教授:“当官的还有一个大头的收入,就是各种孝敬,这是灰色收入,但又不算受贿。因为这种孝敬,并不需要当官的具体去做什么事,只是态。但以杜甫的性格,这些都是不可能要的。综上,当官的两个大头的收入,杜甫都没有,只有小头的钱和粮,又因为战乱物价飞涨,养不活一家人,实属正常。”
“所以说,不当贪官就饿死?这踏马,这个王朝不灭亡才不正常呢!”
“可怜的老杜,哎,千言万语,又不知道怎么说了……”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竟然是老杜生前最后一首诗……老杜忧国忧民了大半辈子,最后一首诗竟然是这种淡淡的欢喜的诗。”
“是啊,挺好的,悲愤了一生的老杜,最后一首诗这样欢喜,也算是无奈的慰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