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第一百六十七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横槊赋诗……为啥这四个字就给我一种碉堡了的感觉。”
“因为他是曹操啊!”
“曹操的这首诗啥意思啊,为啥突然来了这么一首诗?”
“虽然不是太能看懂,但还是感觉很吊很吊的样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解释诗词还得专业的人来,教授呢,出来工作了!”
京大认证教授:“我这个工具人又上线了,哈哈……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作了。大家看了这么久,估计也发现了,这个时期的人好像并不怎么作诗。”
“是啊,这个朝代的人为什么不爱作诗啊?就连曹操的三首诗,都是这种四个字的,为什么不写律诗或者绝句啊?”
京大认证教授:“因为三国时期,也就是汉末时期,并没有律诗这种说法,也没有律诗那些平仄押韵对仗的要求。这个时期的诗,一般都称之为诗歌,或者古体诗。没有平仄要求,押韵也可以换韵,对技巧和格式我要求特别低,但是,对内容和情感的要求就特别高。”
“额额……啥意思,诗词这东西不应该是从古代就有的吗?照教授这么说,律诗的那些条条框框,都是后面的人主动加上去的?”
京大认证教授:“是的,确实是人为规定的,不过,这种规定也是为了诗的美观。律师的那些格式要求,应该是在唐朝才被研究制定的。”
“李白杜甫?咦,突然想起个问题,李白的诗歌,别说什么平仄了,连每句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而杜甫,好像写的那种律诗比较多,不过也有那种很长很长的纪实诗,我当时就好奇呢,为啥这么长的也叫诗,原来是这么个原因啊。”
“这么说的话,古体诗就是想写多长写多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自已的情感足,那就是好诗?”
“是啊,李白的诗就是这样的啊……”
“如果是唐朝才开始规定律诗绝句的格式的话,就很好解释了,李白这人估计崇拜古人,就一直跟着以前的人写诗,不按照他们现在规定的来写。”
“对啊,李白觉得曹子建比自已牛逼很多,应该是比较崇拜曹子建的,写诗自然也会模仿自已的偶像……”
“那啥,曹子建的诗怎么还不来两首啊?”
“我有个疑问——你们是不是把小说当成历史了啊?李白杜甫,甚至这个曹操,都是复来大神写的小说里面的人物,不是历史人物啊!你们还煞有其事的分析起来了!”
“我天,我才反应过来啊……我一直把这些人当成历史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