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南唐灭亡
第二百九十章,南唐灭亡
【开宝七年,十月。_h.u?a′n¨x`i!a¢n¢g/j`i!.+c~o^m+】【赵匡胤任命曹彬为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潘美为都监,发兵十万,分三路攻伐南唐。】【中路,曹彬、潘美率水陆主力,渡江。】【宋军抵达采石矶后,利用樊若水建造的预制品,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在自古被称为天堑的长江上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浮桥,尺寸与樊若水当年测量的数据丝毫不差。】【宋军主力通过这座史上罕见的跨江浮桥,顺利渡过长江,直扑金陵。】【东路,已臣服大宋的吴越王钱俶率军从杭州北上,进攻南唐的东面重镇常州、润州,牵制并阻击来自东面的南唐援军。】【西路,宋军一部进军武昌,阻止南唐西部军队顺流东下救援金陵。】【宋军渡过长江后,连克铜陵、芜湖、当涂,于次年正月包围南唐都城金陵。】【同时,吴越军也攻克常州、润州,形成了对金陵的夹击之势。】【被围期间,李煜将希望寄托于一名名叫皇甫继勋的将领和一名妖言惑众的神卫军都头申屠令坚,后者声称能用“法术”击退宋军,结果一触即溃。】【金陵城乃是江南第一大城,很难攻破。】【围城围了十个月。】【直到开宝八年十月。】【因为李煜还有最后的希望——神卫军都虞候,朱令赟(yun)。】【朱令赟当时率领着南唐最庞大的一支战略预备队——十五万水陆大军,驻扎在湖口。】【围城日久,金陵危在旦夕,李煜连续发出多道紧急诏书,命他火速入援。】【朱令赟陷入了巨大的战略困境——如果他率军离开湖口东下救援金陵,他背后的吴越国军队可能会趁机偷袭他的后方。】【经过激烈挣扎,朱令赟最终决定忠于君主,冒险一搏,率全军顺长江东下,试图解金陵之围。】【他拥有一艘堪称当时巨无霸的战舰——龙骧巨舰。舰高数层,可容千人,堪称一座水上堡垒。】【朱令赟大军在抵达皖口时,与早已在此埋伏多时的大宋军队遭遇。负责阻击他的是宋将王明。】【宋军深知南唐舰队强大,尤其是那艘巨舰难以力敌,于是决定采用火攻。他们派出小船,装载柴草、油脂等易燃物,冲向唐军舰队并纵火。】【巧合的是,当时恰好刮起强烈的北风。火借风势,瞬间蔓延至整个南唐舰队。朱令赟的巨舰体积庞大,转身不便,成了最好的靶子。整个舰队陷入一片火海。】【朱令赟见大势已去,投火自焚。】【至此,金陵再无援军。】【一个月后,宋军发起总攻。】【大宋开宝八年,十一月。】【皇城之内,枯枝败叶在寒风中打着旋,宫娥太监早已奔逃四散,唯有零星几个老迈的内侍,面色惨白地瑟缩在廊下,等待着无可避免的终局。¢x,i·n~w,a+n+b·e+n!.^o~r·g?】【沉重的撞门声,从城南方向传来,伴随着隐约可闻的宋军震天的喊杀声。】【那是龙光门,金陵的最后一道屏障,显然也已岌岌可危。】 【澄心堂内,李煜依旧穿着那身明黄色的龙袍,却早已褶皱不堪,沾满了灰烬。】【他坐在案前,一首词,正写了一半。】【宰相陈乔脚步沉重,走了进来,涕泪交加,声音沉痛:“官家!城……城破了!】【然后对着李煜跪拜道:“今日国家危亡,皆是臣等辅政无方的罪过。请陛下诛臣以谢天下。”】【李煜看了一眼还没写完的词,又抬头看向了自已的宰相。】【李煜长叹一声……陈相一直是坚定的主战派,忠贞不二,性格刚烈,若是……罢了。】【李煜声音难得的平淡:“这是大唐气数已尽,你死了又有什么用呢?”】【陈乔慨然道:“官家纵然不杀臣,臣又有何面目去见天下的士人?”】【说完,陈乔再次向李煜叩首行礼,然后走出宫门,自缢于政事堂大梁之上,以身殉国。】【陈乔走了,李煜再次低头看向自已写了一半的词。】【又酝酿了片刻,终于把这一首词填完了。】【《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反复看了三遍这首新词,李煜才长舒一口气。】【而后放下手稿,轻声叹道:“金陵军民,因我而苦战经年,死者枕籍。今日之祸,皆我一人之罪,岂可再累及汝等性命……更衣。”】【在内侍的服侍下。他褪去上身所有的衣物,赤裸着苍白而文弱的臂膀与脊背。】【这是古礼中最屈辱、最彻底的投降仪式:肉袒出降。】【在四十余名同样白衣素服的重臣的簇拥下,李煜一步一步,走出了宫门。】【宫门外,黑压压的尽是盔明甲亮的北宋精锐。】【他们沉默地分立两侧,刀戟如林,闪烁着冰冷的寒光,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在这条人为划出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