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塔姆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事化小

“师父.....”

大武小武自知理亏,也不敢抬头说话。

就在这时。

外面传来了脚步声。

几人朝着声音看过去。

“过儿,你醒了。”

郭靖看到杨过到来。

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挣扎着想要坐直身体!

“郭伯伯,您躺好,别动。”

杨过快步上前,按住了他的肩膀。

一股柔和的内力渡了过去,平复了他翻涌的气血。

杨过接着问道:“我刚刚醒,便过来看看,你感觉怎么样?”

“死不了,死不了。”

郭靖爽朗地笑了两声。

虽然虚弱,却充满了劫后余生的豁达。

他看着面前的杨过,想起了在蒙古军营的一幕:“过儿,这次多亏了你,若不是你的话,郭伯伯恐怕难以离开。”

“郭伯伯说哪里话。”

杨过摇了摇头,不以为意。

话音刚落。

一直站在旁边满脸愧色的武三通。

突然上前一步。

噗通一声,双膝重重地砸在了坚硬的青石地板上。

竟是直挺挺地朝着杨过跪了下去。

“武伯伯,您这是做什么!”

杨过大吃一惊。连忙伸手去扶、

一股柔和却不容抗拒的劲力自掌心生出,想要将他托起。

对于杨过来说。

武三通怎么说也是长辈。

晚辈岂能承受长辈的跪拜?

杨过知道武三通下跪的原因。

但他自然不希望武三通这么做。

可让杨过想不到的是。

武三通铁了心一般,双肩一沉。

竟硬生生抵住了杨过的内力。

他抬起那张满是风霜和羞愧的脸。

对着杨过重重地磕下头去。

咚!咚!咚!

三个响头。

磕得又重又实。

声音在安静的卧房里显得格外清晰。

杨过见状,也不好再强行用内力将他扶起,只得收回手,皱眉道:“武伯伯,你我两家渊源颇深,何须行此大礼?”

武三通这才抬起头,已是老泪纵横,声音哽咽道:“杨少侠,老汉.....老汉在这里,替那两个不成器的孽子,谢过你的再造之德啊!”

“武伯伯,不必如此!”

杨过否认道。

“我那两个孽子,这次酿成的滔天大祸.....”

武三通说起此事,依旧是痛心疾首。

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接续道:“若不是杨少侠你与郭大侠不计前嫌,冒死闯营相救,他们.....他们早已是襄阳城的千古罪人!郭大侠和杨少侠你们,又怎该为了他们这等蠢物,去闯那龙潭虎穴啊!我.....我.....”

他越说越是激动。

声音里充满了自责与后怕。

杨过闻言。

心中轻轻一叹。

他看着武三通,又看了看站在父亲身后,将头埋得几乎要碰到胸口的大武小武。

杨过缓缓开口道:“武伯伯,言重了,大武小武,也算是我的师弟,前往搭救,理所当然。”

此言一出,武三通的愧疚更甚了。

杨过继续说道:“说实话,他们俩如今的这一身武功,倒有大半是我当年闲来无事时,指点传授的。”

“从这点上说,他们行差踏错,我这个做师兄的,或许也有些许管教不严的责任。”

“在我看来,他们本性不坏,只是年轻人心高气傲,急于建功立业,证明自己,这才被嫉妒蒙蔽了心智,走了岔路,并非是有意为之。”

杨过这番话。

目的是想要将大事化小。

又主动揽了一份责任在身。

既给了武家父子天大的面子,也让这件几乎无可饶恕的罪过,有了回旋的余地。

“杨少侠.....”

武三通嘴唇哆嗦着,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最终只能化作一声长叹:“你实在是太纵容他们了!”

他猛地回过头,对着两个儿子厉声喝道:“你们两个孽障!还不过来给杨少侠磕头谢恩!”

大武小武闻言,身体一震,再无半分犹豫。

两人快步上前,与父亲并排跪下。

对着杨过。

同样是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响头。

“大师兄!”

“多谢大师兄救命之恩!多谢大师兄宽宏大量!”

这一声“大师兄”,他们喊得真心实意,充满了羞愧与敬服。

在这一刻。

他们心中对杨过最后的那点嫉妒与不甘。

也彻底烟消云散,剩下的唯有仰望和感激。

比起杨过,比起和郭靖一起闯荡蒙古军营的杨过。

他们差的实在是太远了。

回来的时候。

他们甚至都在思考。

就自己这三脚猫的功夫。

如何能够建功立业?

比起今后一直拖后腿。

倒不如现在赶紧将武功练起来!

“都起来吧。”

杨过挥了挥手,一股柔劲将三人同时托起:“我们都平安无事,这便是最好的结果,吃一堑,长一智,希望你们能记住这次的教训,下次莫要再这般冲动行事了。”

“是,是!我等谨记大师兄教诲!”

大武小武连连点头,神态恭敬无比。

见这场风波就此平息。

郭靖欣慰地点了点头。

黄蓉也是松了口气。

杨过见状,便不再纠结于此事,他转向黄蓉,问起了正事:“郭伯母,我昏睡的这一天一夜,蒙古那边,如今是何光景?”

提起战事。

房内的气氛又重新变得严肃起来。

黄蓉放下手中的汤药碗,秀眉微蹙道:“说来也怪,这几日,他们倒是每日都会派小股部队前来骚扰,在城下叫骂挑战,进行试探,但始终没有大规模进攻的预兆,忽必烈的大军依旧将襄阳围得水泄不通,却像是突然没了爪牙的老虎,光吼不咬。”

一旁的鲁有脚也接话道:“是啊!我们丐帮弟子探得消息,蒙古军营中看似平静,实则调动频繁,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可大军围城,每日粮草消耗都是个天文数字,对我们襄阳城内的军心民心也是巨大的压迫。真不知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何时才能退兵。这样一直被围着,终究不是个事啊!”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忧虑。

也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襄阳城。

虽然暂时逃过一劫。

但真正的危机,却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郭靖忍不道:“也不知道朝廷的援军,何时能过来。”

这话不说还好。

说出来的瞬间,杨过眯了眯眼。

宋廷到底还是靠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