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调和之困
联邦科学院“洞察者”号的远程实验室里,阿尔瓦博士看着屏幕上“忒伊亚之种”内部冲突加剧的数据流,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笑意。第一阶段催化效果显着,是时候投入第二阶段的“饵料”了。
“执行‘智慧馈赠’协议。”他下令,“将‘高效能源管理算法模块’、‘分布式网络优化协议’、‘冲突决策逻辑树’三项技术包,伪装成来自‘匿名友好第三方观察者’的‘技术援助’,通过之前建立的共振频道,定向投送至目标网络内部,优先确保‘新芽区’和‘磐石堡’接收。”
这些技术包本身是联邦科技的结晶,极其先进,但其底层逻辑建立在绝对的理性计算和效率最大化之上,完全忽略了情感、伦理和个体差异。它们就像纯度极高的兴奋剂,能短时间内大幅提升“性能”,但长期使用会彻底破坏系统原有的生态平衡,使其产生深度依赖,并潜移默化地接受其中蕴含的冰冷世界观。
更恶毒的是,阿尔瓦团队在这些技术包中嵌入了隐藏的后门指令,一旦被深度整合,将极大方便他们未来的“研究”和“引导”。
数道经过精心伪装、携带“毒饵”的数据流,沿着那微弱的共振波束通道,悄无声息地注入生命网络。
新芽区。菌脉网络。
正处于自治阵痛和内部争论焦头烂额之时,这三份“天降横财”般的“技术援助”,立刻引起了巨大轰动。
“我的天!这算法…太精妙了!如果能应用,我们的能源利用率能提升20%以上!”一位工程师看着解码后的“高效能源管理算法”,激动得声音发颤。 “还有这个网络优化协议!能极大减少数据冲突和延迟!” “这个决策逻辑树…天啊,以后再也不用为琐事争吵了,按逻辑走就行!”
渴望提升效率、摆脱困境的迫切心情,让许多幸存者几乎立刻被这些先进技术俘获。争论的焦点瞬间从“要不要做”转变为“如何尽快应用”。
只有少数人保持着警惕。 “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匿名友好第三方?在这种地方?”网络调和小组的负责人,一位名叫莉亚的女性,皱着眉头质疑,“它们看起来太‘完美’了,完美得让人不安。我们根本不了解其底层逻辑和潜在风险!”
但她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一片急切的应用呼声中。自治议事会经过又一番激烈争论,最终在“效率提升”的巨大诱惑下,妥协决定:先在‘磐石堡’节点进行小范围试点应用。理由是磐石堡本身氛围就更偏向“效率优化”,且其低语场强度更高,似乎与这些技术的“风格”更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