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居安 作品

第272章 回国(第3页)

谁也想不到,这串看似精巧却不张扬的银手钏,竟耗了蓝天佑之近两个月的功夫。

他本不是个精于细活的人。常年握笔练剑的手,指节分明,掌心带着薄茧,寻常连穿针都要费些劲,更别说对付这些比发丝粗不了多少的银线。最初想做这物件时,连府里最老的银匠都劝他:“王爷,这碎星钏看着简单,实则每颗星子都要先熔银成丝,再用小錾子一下下剔出星芒,稍有不慎就断了。十颗里能成三颗,就已是巧匠了。”

他偏是个认死理的。先是在银匠铺子里蹲了半月,看老师傅如何熔银、拉丝、淬火,回到府里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一堆工具琢磨。头一个月,光是熔银就烫了三次手,最严重的一次,右手虎口被溅出的银珠烫出个燎泡,握笔时都发颤,却还是瞒着人,夜里用凉水冰过了继续练。

最难的是錾星芒。那小錾子只有指甲盖大小,得用拇指和食指捏着,手腕悬在空中,全凭巧劲让錾子在银片上划出均匀的七道尖痕。他练到第三个月时,指尖被錾子磨出的茧子掉了一层又一层,指腹泛着青白色,连端茶碗都晃。有次急了,一錾子下去没稳住,银片应声裂成两半,他盯着那道裂痕看了半晌,竟把自己关在暖阁里一日没出来。

后来还是借着去元启国巡店的由头,特意绕去了水城。

水城那里有位姓苏的老银匠,据说祖上曾为宫里打造过首饰,最擅做这种细巧活计。他守在苏师傅的小铺子里,从晨光熹微看到暮色四合,看老师傅如何用牙咬着银线调整弧度,如何用特制的小剪子剪出星子的尖角。临走时,他没要老师傅帮忙,只讨了些水城特有的软银,说要自己试试。

水城的雨季里,他住的客栈窗外总有雨打芭蕉的声儿。

他就坐在窗边的小案前,借着窗纸透进来的天光,一点点打磨那些银星子。有次雨下得大了,风卷着雨丝打湿了案上的银料,他伸手去护时,手腕撞到案角,刚做好的一串星子散了一地,有几颗滚到床底,他竟跪在地上,借着烛火一颗颗摸了回来,指尖被地板磨出红痕也浑然不觉。

等回到国都时,他袖中藏着的,便是这串叠叠碎星。银线的接口处被他用细锉反复磨过,摸不出丝毫痕迹,而且一点都不喇手;三层星串的长度也算计得恰好,抬手时既不会缠在一起,又能让星子相互碰撞,发出他听过无数次的、最合心意的声响。

他拿起那串银钏,对着光转了转。细碎的银星子映在他眼底,倒比窗台前的镜子更亮些。

他忽然想起第一次见薛君怜时,一身流光溢彩的紫色的小裙子,发间簪着紫薇花。

年纪虽然小,但是眸子亮亮的,而且跟她交谈,也是个有成算的,假以时日,定不输她那几个姐姐的。

他起身,走到窗台前,轻轻将银钏放回抽屉里的锦盒,盒底铺着的青绒上,还留着几处极浅的压痕——那是前几次试做时,废掉的残件留下的印子。如今那些残件早就被他熔了重炼,倒像把那些笨拙的、焦躁的、近乎执拗的心思,全融进了这串会响的星子里。

蓝天佑有点无奈,都是为她好,在她眼里倒成了固执己见,执拗,控制她,就这般不识好歹吗?

蓝天佑但是也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做的,完全不是她需要的?

来了下人,来询问,最新的订单已经被薛君宝的人送来了。

“王爷,那个新订单,要叫七姑娘去试试吗?还要展示吗?”下人低着头。

“要,去让七姑娘试试,就说是为告别会做的准备。让人去安排一下告别会。”蓝天佑叹了一口气。

“告别会?”下人疑惑“谁要走嘞?”

“七姑娘。”蓝天佑说。

“哈?为啥?”下人疑惑。

“滚,哪来那么多为啥?”蓝天佑气上来了,上去就是给他一脚。

下人捂着屁股,不理解地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