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吃萝卜 作品

第237章 战局的改变(第2页)

这种策略基本上只是重弹南京攻陷后的老调,可情况对日军却更恶劣,日本人的谈判筹码更少了,光头的谈判筹码更足了。

随着占领区大了至少一倍,日军既缺乏实力全面控制占领区,又缺乏足够的预备队。如果说在一九三七年底日军采用这种策略是明智的话,两年后的今天再重启此一想法就是愚蠢之至。

战略定下来之后,1939年底日军开始进行兵力重整。

即以大量新编成的独立旅团与B级后备师团开入中国,同原本投入战场的常备师团及A级后备(特设)师团进行换防。

换防出来的部队,或开回国内解除动员,或转调关东军对抗俄国的威胁。

至1940年初,日军在华(除东北)共部署达24个师团,21个独立混成旅团,与两个骑兵旅团,地面部队总数将近80万人。

这兵力数字非常庞大,驻军开销也令日本政府颇感压力。

可是占领区太过广大了,以致日军虽将驻军化整为零,驻防于大量的班、排级据点,以求控制占领区。

最终甚至于一个师团,只能保持一个大队的机动兵力,可对占领区的控制成效仍旧不怎么样。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共双方的敌后游击军不但活得好好的,还有心情互相"磨擦"了。

除了力求控制占领区以外,日军还希望以局部攻势消耗中方实力。

由于中央嫡系精锐,多部署于西南充当预备队,或是布置于武汉四周俟机反攻武汉。

因此,日军决定将局部攻势的重心,放在对我第五、第九战区的防区,以逐次打击中央嫡系单位为第一要务。

于是,当各军都在忙着调防,且多以旅团取代师团的情况下,占领武汉的第11军仍控制了7个师团又3个旅团的庞大兵力,负起连续进行局部攻势的任务。

这次日军已经将华中派遣军,将第十一军军部搬迁到了武汉,

第十一军:司令为冈村宁次中将,辖第 6 师团(师团长稻叶四郎中将)、第 101 师团(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第 106 师团(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重建)、第 27 师团(师团长本间雅晴中将)、第 9 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中将)和波田支队、野战重炮第 6 旅团及直属部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