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谁能力挽狂澜
清晨,太阳缓缓升起,深秋的阳光苍白而无力,仿佛失去了所有的温度,悬挂在那片蓝得近乎发黑的天空中,透出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寒意。
此时,徐剑飞率领着主力部队,抵达了孤山脚下。
他站在一座相对较高的丘陵上,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敌人据守的孤儿山。
不看不知道,这一看,着实让徐剑飞大吃一惊。
那突兀孤立的孤儿山,如今已被密密麻麻的战壕所缠绕,宛如一只浑身长满尖刺的刺猬,矗立在那里。这些战壕和工事遍布整个半山腰,一直延伸到山顶,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徐剑飞不禁感到一阵棘手,面对如此严密的防御,他竟然有些无从下手。
而且,这山势陡峭险峻,攀爬起来异常困难。如果强行发动仰攻,战士们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直到此刻,徐剑飞才意识到,自己的这次决定或许是错误的。
然而,箭已离弦,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这场攻坚战势在必行,而且必须取得胜利。
这实际上就是徐剑飞钻进了死胡同,一条道走到黑。
战争是为政治服务,是政治的延续不假,但没有人说,政治的前提必须是战争啊。
然而,这样的结果却并未被绝大多数人所察觉。
原因在于,目前在鄂豫皖抗日军的势力范围内,存在着两派势力。
一派是以徐剑飞起家的那四百人。他们对徐剑飞已经产生了盲从和无条件的崇拜。
在他们的心目中,徐剑飞所做出的任何决定,都被视为绝对的真理。他们只需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完成大当家的交代即可。那就一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终取得完全的胜利。
这就是忠诚取代了能力,可怕的后果。
另一派则是田绍志的东北军,以及东北军的那些参谋们。
不过,他们都接受的是正统的军事教育,其根深蒂固的思想便是打正规战、打歼灭战。
此次的军事行动恰好符合了他们一贯的军事观念。
当然,所谓的“大多数人没有发现这个弊端”,并不意味着没有人察觉到其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