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三次见面(第2页)
她就僵在那儿,微笑点头。他笑得像正午的太阳,过于灿烂了,还冲她招手,声音被身上的小蜜蜂扩音器放大。“你来了~”
那语气似乎在说,他一直在等她,而她终于出现了。
好多人回头看她,这下她不得不走近了。等她走近,他才开始继续讲。
就这样,她站在人群最外围,一直听他讲完现代纸币。
他的讲解诙谐有趣,还不忘与大家互动。有个观众说,我才不管钱是什么形状,用的什么书法,只要是真钱,我都喜欢。他眨眨眼,俏皮地说,我也是。众人哄笑。
又有人说,听了一下午的钱币历史讲解,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钱在人们生活中如此重要。
她认为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答案越是呼之欲出,就越容易引发无聊的口水战。
只听他答道,因为金钱是人类社会最有效也最普遍的互信系统。你相信老板会按照合同约定给你发工资,你才会为他工作。你相信钱可以买房子和一切所需,你才有赚钱的动力。
回答得真棒,好想为他鼓掌。
他告诉她,有空的时候会来博物馆做志愿者,讲货币历史。
还挺神奇的,她来过这么多次都没有碰见过他,偏偏闹离婚的时候,认识了这个人,然后这个人便频繁出现在她生活的角角落落。
或许缘分就是这么神奇,命运也自有它的深意。有些人不认识时,哪怕近在咫尺也仿佛生活在两个世界。一旦相识,似乎处处都能遇见。
“怎么想到研究货币历史的?”她问道。从游泳教练到货币历史研究之间,大概隔着一整条马里亚纳海沟。
“我喜欢钱。”回答很直白,直白的有点噎人。
詹嘉彤工作中接触过很多有钱人。好像怕给自己高雅的艺术品位染上铜臭味似的,他们拒绝发表任何对金钱的看法。
明明最关心展品的价格和价值,却总是要牵强附会一些别的什么东西。顾左右而言他。比如正聊到某幅画的创作背景与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时,忽然调转话题,“上一次佳士得拍卖会上有一幅同样大小、相似主题的油画,以两千万成交”之类的。生硬地把话题引到某展品是否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