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沉淀蓄力
经历多次打磨,联盟的应对机制愈发成熟。“创新容错基金”发挥作用,回收渔网凉鞋的改进版成了爆款,带动环保鞋类产品线销量增长50%。
欧洲碳足迹核算体系稳定运行,新增的三家供应商主动提供碳排放数据,合作效率提升40%。老张康复归队,带回的“酶解法”技术让材料降解速度再提升20%,申请了三项国际专利。
国内体验店的“材料检测角”成了标配,家长带孩子来检测材料时,顺便就买了新玩具。有位环保博主每周都来直播检测过程,粉丝量涨了百万,成了联盟的“野生代言人”。
“赵总,有个连锁幼儿园想跟我们合作,用我们的diy材料开‘环保手工课’,已经谈了三次了。”市场负责人拿着合作方案进来,眼里闪着光。
王虎子那边也有新动作。东南亚的秸秆合作社提议,一起建“环保产业园”,整合秸秆加工、快递盒生产、玩具组装全链条,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解决当地2000人就业。
新拓展的道路上,波折不期而至。
幼儿园合作项目推进时,出现了安全争议。有家长担心diy材料中的植物纤维可能引发过敏,虽然检测报告显示安全,但幼儿园园长态度犹豫,要求额外提供“无敏认证”。
“赵总,这种认证国内没有统一标准,做起来费时费力,幼儿园还催得紧。”项目负责人急得团团转。
东南亚环保产业园的审批遇到阻碍。当地村民担心产业园排污影响农田,联合起来反对开工,尽管联盟承诺采用零排放工艺,村民们还是不相信,甚至阻断了施工道路。
“虎子哥,村民说‘环保都是骗钱的’,根本不听解释。当地政府协调了几次,都没效果。”东南亚项目负责人声音疲惫。
国内市场的挑战更直接。竞争对手推出“太阳能玩具”,宣称“零碳排放”,借着新能源热潮,抢走了联盟不少年轻家长客户,相关产品线销量下滑12%。
“赵总,我们要不要跟进做太阳能玩具?但研发太阳能模块会偏离我们的材料优势,投入也不小。”研发负责人拿着竞品分析,一脸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