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高澄登上舞台(第2页)
宇文泰冷眼旁观这场争执,心中暗自盘算。达奚武是贺拔岳旧部,投降后一直不得诸将信任;李弼刚直不阿,素来看不起叛徒;赵贵鲁莽冲动,最易煽动...这些人都不是他的体己人,却又各有所长。他需要他们互相制衡,才能牢牢掌控军权。想到这里,他嘴角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诸位将军。"宇文泰抬手示意安静,宽大的袖袍在烛光下投下阴影,"大敌当前,当同心协力。却月阵再强,也有破解之法。"他转向杨侃,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军师以为如何?"
崔孝芬捻着胡须,故作沉思:"贺拔岳布此奇阵,必有所恃。我军当以正合,以奇胜..."他滔滔不绝地引经据典,却始终不提具体对策。
宇文泰听着这些空话,心中愈发烦躁。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粮草数万石,再拖下去,不等开战,朝廷就要被拖垮了。他目光扫过众将,发现竟无一人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些所谓的名将,不是莽夫就是书呆子,难怪大魏这些年节节败退。
"今日议事到此为止。"宇文泰突然起身,案几上的茶杯被衣袖带倒,茶水在羊皮地图上洇开一片深色痕迹。"诸位回去再想想破敌之策,明日再议。"
众将行礼退下后,宇文泰独自站在地图前,手指重重按在泰山位置上。帐外传来士兵操练的喊杀声,却让他更加心烦意乱。他想起豆卢宁临行前的眼神,想起他当众违令的模样。现在这个眼中钉终于除掉了,可为何心中没有丝毫快意?
"主公。"卢辩不知何时站在了帐门口,瘦削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这个阴鸷的谋士总是像影子一样无声无息地出现。
宇文泰没有回头:"军师还有何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卢辩缓步走近,声音压得极低:"臣不擅长排兵布阵之事。为今之计,只有强攻贺拔军大阵。"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酷,"若有伤亡,也可减轻消耗..." 宇文泰猛地转身,与卢辩四目相对。两人心照不宣——与其让大军被粮草拖垮,不如让部分士兵死在战场上。既解决了后勤压力,又能削弱那些不听话的将领的兵力。至于那些战死的士兵...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
"军师此言...甚善。"宇文泰嘴角微微上扬,眼中却毫无笑意,"传令下去,明日全军备战。"
---
与此同时,河北邺城丞相府内,檀香袅袅。
高欢手执黑子,正与十一岁的儿子高澄对弈。少年身材挺拔,眉目如画,眼神却锐利如鹰,完全不像个孩童。窗外槐花飘落,有几片落在棋盘上,被高澄轻轻拂去。
"父亲又让着我了。"高澄落下白子,突然说道。他的声音还带着孩童的清脆,语气却老成得惊人。
高欢浓眉一挑,大笑起来:"何以见得?"
"父亲左手小指每次要下妙招前都会微微颤动。"高澄眨眨眼,稚嫩的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刚才那步棋,父亲本可以断我大龙,却故意下在了无关紧要处。"
高欢惊讶地看着儿子,心中既欣慰又警惕。这孩子观察力之敏锐,远超常人。他不由想起高澄五岁时就能背诵《孙子兵法》,七岁时就能指出军中布防的漏洞。这样的天赋,到底是福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