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高澄不低头
寒风呼啸的十一月,洛阳城外旌旗猎猎,铁甲在冬日微弱的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宇文泰身披重甲,立于城墙之上,粗糙的手指缓缓抚过斑驳的城墙砖石。那触感冰冷而坚硬,恰如他此刻心中涌动的权力欲望。 "大冢宰,蔡佑将军已攻克南徐州,李弼将军拿下淮州,尉迟炯将军也传来捷报,扬州大半已入我手。"副将赵贵单膝跪地,声音中难掩兴奋,额头上的汗珠在寒风中凝结成霜。
宇文泰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望着城下凯旋的铁骑,马蹄声如雷,卷起漫天尘土。"传令下去,"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像一把钝刀缓缓割过皮革,"收拢三州流民,就地安置。设立折冲府,招募新兵。"
赵贵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大冢宰,流民安置恐耗费粮草..."
"愚蠢!"宇文泰突然转身,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那些流民失去家园,正是最易煽动之辈。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就会为你卖命。"他眯起眼睛,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记住,对待流民要施以恩惠,让他们知道,只有跟着我宇文泰,才有活路。"
"是!属下愚钝。"赵贵额头渗出冷汗,连忙叩首领命而去。
宇文泰独自立于城墙,望向东北方向。那里是青州所在,高欢的地盘。他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心中思绪翻涌。"高欢啊高欢,"他低声自语,"你儿子倒是有些本事,可惜..."一阵寒风卷过,吹散了他未尽的话语,只留下一声意味深长的冷笑,"父子相争的戏码,总是格外有趣。"
与此同时,青州刺史府内,烛火通明。高澄正伏案批阅军报,纤细的手指在竹简上快速移动,朱笔勾画间已决断数件军政要务。烛光映照下,他那张尚带稚气的脸庞显得格外严肃,眉宇间已初现峥嵘。
"世子,夜已深了,该歇息了。"侍从高兴轻声提醒,眼中满是担忧。他跟随高澄多年,看着这个孩子从蹒跚学步到如今执掌四州军政,心中既骄傲又心疼。
高澄头也不抬,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再等等,这批军报必须今晚处理完。"他手中的朱笔在一份关于淮州流民的奏报上顿了顿,随即批下"开仓放粮,设粥棚救济"几个字,字迹挺拔如松,丝毫不显稚嫩。
忽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夜的寂静。大将斛律金匆匆闯入,铁甲相撞发出清脆声响,脸色凝重如铁:"世子,不好了!司马子如带着丞相手谕来了!"
高澄手中的朱笔一顿,一滴红墨滴在竹简上,如同鲜血般刺目。他缓缓抬头,眉头微蹙:"这么晚?"声音平静,但指尖的轻微颤抖泄露了他内心的波动。
话音未落,军师司马子如已大步走入厅内,身后跟着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铁靴踏地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烛光下,司马子如的面容显得格外冷峻,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高澄接旨!"司马子如高声宣布,声音在厅内回荡,惊起梁上栖息的几只夜鸟。
高澄放下朱笔,缓缓起身。他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胸口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父亲的手谕,为何要在深夜突然到来?而且还是由司马子如亲自送达?无数疑问在他脑海中闪过,但他强自镇定,整了整衣冠,走到厅中央跪下:"臣高澄,恭听圣谕。"
司马子如展开诏书,声音冰冷如刀:"查高澄无诏私自出兵,与伪朝私自和谈,罔顾朝廷律法,着即革除一切职务,押回邺城听候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