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月亮上的嘟嘟 作品

第385章 光与影交错(七)(第2页)

柳庆接过茶盏却不饮,只是用手指轻轻敲击杯沿,发出清脆的声响:"唐大人可知,如今市面上流通的银币至少有五万枚?"他直视唐道文的眼睛,想从中看出端倪。

"什么?"唐道文手一抖,茶水洒在案几上,浸湿了一卷竹简,"这不可能!"他的声音陡然拔高,随即意识到失态,又强作镇定地补充道:"除非...除非有人私铸..."

盛子新从怀中取出一枚银币,轻轻放在湿漉漉的案几上:"唐大人请看。"

唐道文抓起银币,先是掂了掂分量,眉头立刻皱成"川"字。他又从抽屉中取出一把小刀,在银币边缘刮了几下,银粉簌簌落下,露出灰白的铅芯。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混账!"唐道文气得胡子直颤,一拳砸在案几上,"这假币做工精巧,几乎可以乱真,但重量只有三钱不到,我们官铸的足有九钱!"他抬头看向二人,眼中满是震惊与惶恐,"这...这是灌了铅的假币!若是流入军中,后果不堪设想..."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变成了自言自语。

柳庆与盛子新交换了一个眼神。柳庆年轻气盛,忍不住拍案而起:"唐大人,这批银币是由哪些工匠经手的?"

"共有三位师傅,"唐道文擦了擦额头的汗,汗水却越擦越多,"一位制模的张师傅,一位浇铸的王师傅,还有一位负责定型和计量的李师傅。"他顿了顿,又补充道:"都是跟了我十年的老匠人了,忠心耿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盛子新目光如炬,像两把利剑直刺唐道文:"他们都能接触到模具?" "自然,"唐道文点头如捣蒜,额前的汗珠随着动作滴落,"整日都要打交道。特别是李师傅,模具的日常维护都由他负责..."说到这里,他突然意识到什么,声音戛然而止。

"可否请这三位师傅一见?"盛子新问,手指轻轻敲击着腰间佩剑的剑柄。

唐道文面露难色,眼神飘忽不定:"制模的张师傅和浇铸的王师傅都在工坊,但负责定型的李师傅...十日前告假回乡了。"他掏出手帕擦了擦脖子上的汗,又急忙补充道:"说是老母亲病重..."

"十日前?"柳庆心头一跳,那不正是假币开始出现的时间?他强压激动,努力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李师傅家住何处?"

"万年县李家村,离城不远。"唐道文答道,眼神却不自觉地瞟向窗外。

盛子新已经起身,衣袍带起一阵风:"多谢唐大人。我们这就去李家村走一趟。"他的声音冷静得可怕,柳庆知道这是他发现重要线索时的表现。

两人匆匆离开将作监,翻身上马。柳庆忍不住道:"盛兄,这李师傅回乡的时机太过巧合!"他的心跳加速,仿佛已经看到案件侦破的曙光。

盛子新一夹马腹,沉声道:"先别下定论。驾!"他的眉头紧锁,心中却在思索:若李师傅真是造假者,为何要冒险留在离长安如此近的地方?这背后恐怕另有隐情。

两匹快马绝尘而去,直奔万年县方向。柳庆的衣袍在风中猎猎作响,他既兴奋又忐忑——这李师傅会是他们要找的人吗?假币案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阴谋?

与此同时,未央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刘璟端坐在主位上,手中捏着市监令韩褒的奏报,眉头紧锁。下首坐着尚书令长孙俭、尚书右仆射元修伯和尚书左仆射苏绰,三人皆是神色肃穆,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

"三位,"刘璟将奏报递给身旁的太监,示意传给众臣,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短短十日,市面上假币横行,商户损失惨重。粮食少了五万石,农具两万把,马匹五百。这是要动摇我汉国根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