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子文艺 作品

第38章 梦想的初绽指引我的艺术方向(第2页)

当我缓缓睁开眼,开始朗诵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原本紧张的情绪渐渐消散,我仿佛进入了诗歌所营造的那个世界里,我就是那棵橡树旁的木棉,诉说着自己的深情与坚守。我的声音在演播大厅里回荡,每一个字词都饱含着我的情感,我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致橡树》。

台下的观众们都静静地聆听着,那一刻,整个大厅仿佛被一种静谧又深情的氛围所笼罩。朗诵结束后,台下先是片刻的寂静,随后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那掌声如雷鸣般,在我耳边回响,我知道,我成功了,我把自己心中的诗歌完整地呈现给了大家。

第三节:绽放

比赛结束后,我和父母在台下焦急又期待地等待着成绩公布。那短短的等待时间,却仿佛无比漫长,我的心一直悬在嗓子眼儿。

终于,主持人上台了,开始宣读获奖名单。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一个个公布完了,都没有我的名字,我的心里有些失落,想着难道自己就这样失败了吗?就在这时,主持人用洪亮又激动的声音说道:“获得本次‘牡丹’杯诗歌朗诵比 赛特等奖的是——来自小镇的林晓!”

我一下子愣住了,直到父母激动地拉着我,周围的人纷纷向我投来羡慕和祝贺的目光,我才回过神来,喜悦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眼眶也有些湿润了。我走上舞台,接过那沉甸甸的奖杯,看着台下欢呼的人群,感觉这一切就像一场美好的梦。

而更让我惊喜的是,比赛结束后,市广播电台的一位负责人找到了我,他笑着对我说:“小林同学,你的朗诵很有感染力啊,我们电台正在招募小广播员,想邀请你加入,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呀?”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瞪大了眼睛,连连点头说:“愿意,我愿意!”

就这样,我成为了市广播电台的一名小广播员。刚开始的时候,我对电台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那些专业的播音设备,一间间隔音的播音室,还有那些亲切又专业的电台工作人员,都让我觉得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但同时,我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播音可不像我平时自己朗诵那么简单,要注意发音的标准、语调的平稳,还要把握好时间和节奏,更要学会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比如偶尔的口误或者设备的小故障。我记得第一次进播音室录制节目时,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播音稿件,还有眼前的各种按钮和指示灯,我的手都有些微微发抖,读起稿子来也结结巴巴的。

好在电台的老师们都特别耐心,他们一点点地教我,告诉我怎么调整呼吸,怎么合理断句,怎么通过声音传递出不同的情感。我也特别努力,每天放学后都会赶到电台,跟着老师们学习,反复练习播音技巧,有时候为了录好一个短短的片段,会在播音室里待上几个小时,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为止。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适应小广播员的工作,也开始有了自己固定的节目板块,我会在节目里朗诵一些优美的诗歌,分享我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也会和听众们互动,听听他们的故事和对诗歌的喜爱。慢慢地,我收到了越来越多听众的来信和留言,他们说我的节目让他们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好,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那段日子,我感觉自己就像一颗破土而出的幼苗,在艺术的阳光下,尽情地吸收着养分,努力地成长、绽放,我知道,中学时代的这个艺术梦想,已经在我心里扎下了深深的根,并且开始绽放出绚丽的花朵,而我也将带着这份热爱与执着,在这条充满诗意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去探寻更广阔的天地,去拥抱更多未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