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牡丹之歌背后的艺术人生(第2页)
而那位草根诗人冰阳,年少时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踏上了漂泊的旅途。他走过很多地方,看过不同的风景,心中却始终有着一份难以言说的乡愁。在外的日子里,他靠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那些或激昂或惆怅的诗句,成了他心灵的寄托。
一次偶然的机会,冰阳回到了濮阳老家,在一场当地的文化交流活动上,他看到了九朵的牡丹花。那一瞬间,他被画中独特的韵味吸引住了,牡丹的艳丽与黄河的磅礴仿佛融为一体,每一笔每一划似乎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他主动找到了九朵,两人一聊,发现彼此对艺术、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就这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冰阳了解到九朵在绘画道路上的不易,她虽然画技越来越好,作品也有了自己的风格,但在这个不大的地方,想要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画,却很难。没有太多展示的平台,九朵的画只能在一些小范围的展览里出现,欣赏的人也大多是周边熟悉的乡亲们。
可九朵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她坚信只要自己用心去画,总会有被更多人认可的那一天。她常常背着画具,去到黄河岸边写生,看着那滔滔河水,感受着风拂过脸庞的感觉,然后把眼前的一切通过画笔呈现在画布上。有时候,为了捕捉到不同光线下牡丹的美,她会在牡丹花丛旁一坐就是一整天,任凭蚊虫叮咬,也浑然不顾。
冰阳看着九朵的坚持,心中很是触动,他想着自己能用文字,为九朵的画增添一些别样的色彩,让更多的人能通过文字去了解九朵画作背后的故事。于是,他开始为九朵的画写诗,把自己对九朵绘画风格的理解、对她艺术追求的钦佩,都融入到了诗句之中。
有一年的谷雨时节,冰阳陪着九朵去了牡丹之乡曹州。那里漫山遍野的牡丹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九朵兴奋地穿梭在花丛中,拿着画板不停地写生,她想要把这最纯正的牡丹之美记录下来,融入到自己今后的创作里。而冰阳则在一旁,看着九朵专注的模样,灵感如泉涌,当即写下了不少关于牡丹、关于九朵绘画梦想的诗句。
回到濮阳后,九朵根据那次曹州之行的所见所感,创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牡丹图,画面中的牡丹更加灵动鲜活,仿佛带着曹州那片土地的灵气。冰阳也将自己写的诗整理出来,配上九朵的画,做成了简单的画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们,慢慢地,九朵的画开始在濮阳当地有了一些小名气。
然而,九朵并不满足于此,她渴望更大的舞台,想让自己的牡丹画走出濮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于是,她决定去内蒙古大草原采风,去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汲取新的创作灵感。冰阳得知后,也陪着她一同前往。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那无垠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还有那质朴的牧民,都让九朵大开眼界。她看到一位牧羊老人,每天赶着羊群,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那种简单纯粹的快乐感染了九朵。她坐在草原上,画下了老人放牧的场景,还把草原上独特的花卉与牡丹的形象试着做了融合,想着创造出一种别样风格的作品。
冰阳则在草原上,听着那悠扬的牧歌,心中的乡愁仿佛也被这广阔的天地所涤荡。他写下了关于草原、关于九朵在草原上采风的点点滴滴,把九朵对艺术的探索、那种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从内蒙古回来后,九朵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创作中,她把在草原上的收获融入到了牡丹画里,色彩更加斑斓丰富,画面所传达出的情感也更加多元。她的这些创新之作,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艺术爱好者纷纷前来欣赏,甚至还有外地的一些画廊联系九朵,希望能展出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