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农民工之歌(第2页)
我带着满满的回忆和不舍离开了静海,此后的日子里,我时常会想起在那里的点点滴滴,想起那些憨厚朴实的农民工兄弟,想起王晨旭老师的关怀与帮助。
多年后,我有了自己的直播室,开始主持一些节目,分享生活中的故事和感悟。每当我坐在那熟悉的麦克风前,看着直播间里来来往往的观众,心中总会涌起那些尘封的记忆。而今天,当我再次开启直播,准备和大家聊聊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劳动者时,记忆的闸门彻底打开,海魂和姜峰的歌声仿佛又在耳边响起,那一张张朴实无华的农民工兄弟的脸浮现在眼前,还有王晨旭老师那温和的笑容也变得格外清晰。
我对着直播间的观众,缓缓说起了那段1995年春天在静海的故事,说起了那些为了生活努力打拼的农民工兄弟,说起了那首充满力量与情感的《农民工我的好兄弟》。观众们被我的讲述吸引,纷纷在弹幕里留言,有的说自己也是农民工的子女,深知父母的不易;有的感慨这些平凡人身上有着不平凡的光芒;还有的询问海魂和姜峰后来的情况,希望能再听到他们唱歌。
我看着那满屏滚动的弹幕,眼眶有些湿润,我知道,虽然岁月已经流逝,但那段经历,那些人,那首歌,永远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段回忆,更是对无数农民工群体的赞歌,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建造起城市的高楼大厦,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着生活的希望之花。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联系上了当年杏花村的一些兄弟,得知海魂和姜峰后来继续辗转在各个城市的工地,依旧热爱着唱歌,也把那首《农民工我的好兄弟》唱给了更多的工友听。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颗种子,在各地的工地上生根发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农民工这个群体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而我,也决定要把他们的故事整理成册,把那首《农民工我的好兄弟》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听到这首属于农民工的歌,让那朴实无华却又充满力量的旋律,飘荡在每一个城市的角落,成为对所有农民工兄弟最美的礼赞,让大家都知道,在城市的繁华背后,有着这样一群默默付出、可亲可敬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之歌,也为这个时代增添了一抹别样的光彩。
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走在街头,你会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响起,那便是农民工兄弟们的心声在流淌,是他们对生活、对梦想、对彼此深厚情谊的诉说,那歌声,会永远在岁月里回响,永不落幕。
2
在静海期间,和民工兄弟之间发生了许多印象深刻的事,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情谊与难忘的回忆。
雨中护料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转眼间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当时大家正在工地上忙活着,看到暴雨将至,所有人都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的活儿,呼喊着冲向那些堆放在露天的建筑材料。海魂一边跑一边大声喊着“快,别让水泥啥的被淋坏了呀”,他冲在最前面,全然不顾自己瞬间就被淋成了落汤鸡。
我也跟着加入其中,和姜峰他们一起手忙脚乱地扯着防雨布往材料上盖。可那雨实在太猛了,风也凑热闹似的呼呼刮着,防雨布好几次都被吹开了。姜峰死死拽着防雨布的一角,冲我喊道:“兄弟,过来搭把手,咱可不能让这些材料泡了汤啊,那可都是大家的血汗换来的。”我赶忙过去帮忙,几个人紧紧拽着,用身体压着防雨布的边缘,任凭雨水顺着脸颊、后背往下流,眼睛被雨水打得都快睁不开了,但谁也没有松手。
好不容易把材料都遮盖好,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浑身湿透,狼狈不堪却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在雨中回荡,仿佛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成了我们共同经历的一场别样的“战斗”,也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民工兄弟们对待工作的那份认真与负责,以及大家团结一心的力量。
生日惊喜
有一回,我在和大家闲聊时,无意间提到了自己的生日快到了。我本就是随口一说,也没太放在心上,毕竟在这异地他乡,能按时完成采访任务就好,哪还顾得上过生日呀。
可没想到,生日那天,当我像往常一样去到工地的时候,刚走进宿舍区,就听到一阵欢快的呼喊声:“生日快乐呀!”我愣住了,只见海魂、姜峰还有其他兄弟们围了过来,他们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个简易的蛋糕,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生日快乐”四个字,周围还插着几根小蜡烛。
海魂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兄弟,咱条件有限,这蛋糕是大家伙凑钱在镇上小蛋糕店买的,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欢,就是想着给你过个生日,在这儿咱就是一家人嘛。”我当时感动得眼眶都红了,心里暖乎乎的。大家围着我,一起唱着生日歌,那歌声虽然没有多么动听,却格外真挚。吹灭蜡烛后,我们坐在一起,分着那小小的蛋糕,边吃边聊,笑声不断。那一刻,我真正觉得自己早已融入了他们这个群体,不再是那个单纯来采访的外人,而是他们的好兄弟。
技能传授
姜峰是个木工高手,我一直对他那精湛的手艺很是钦佩,有次我就缠着他,说想学学木工活儿里最基础的怎么使用锯子和刨子。姜峰二话没说,就爽快地答应了。
他先是耐心地给我讲解锯子的握法和发力技巧,还亲自示范,一边操作一边说:“兄弟,你看啊,这锯子得这么拿稳咯,下锯的时候顺着木材的纹理,别太用力,慢慢锯,不然容易歪咯。”我照着他说的方法试了试,可那锯子在我手里就像个不听话的孩子,歪歪扭扭的,怎么都锯不好。姜峰在旁边也不着急,笑着鼓励我:“刚开始都这样,别气馁,多练练就好了。”
接着他又教我用刨子,把着我的手,一点点带着我感受刨子与木材接触时的力度和角度。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慢慢找到了些门道,虽然最后做出来的成品还是很粗糙,但姜峰却直夸我学得快,还打趣说我要是不干记者这行,以后说不定也能当个合格的小木工呢。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体会到了木工活儿的不易,更感受到了民工兄弟们那种毫无保留、乐于分享的淳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