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子文艺 作品

第98章 黄河岸边的小镇(第2页)

“你就是若楠吧,我叫林曦,很喜欢你写的诗呢。”林曦有些羞涩地开口说道。

若楠微微一愣,随后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谢谢你啊,没想到还有人这么关注我的诗呢。”

两人就这么在黄河岸边聊了起来,从诗词的韵律到对生活的感悟,越聊越投机,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而另一边,在剧组招募演员的现场,丹静和罗生也都前来参加选拔了。

丹静自信满满地朗诵着一段经典的戏剧台词,她的声音清脆悦耳,情感饱满,把台词里的人物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场的评委们都不禁纷纷点头。罗生则显得有些紧张,他挠挠头,结结巴巴地开始自我介绍,然后模仿着记忆中电影里的角色演了一段,虽然略显生硬,却透着一股质朴的真诚,让大家看到了他身上别样的潜力。

经过几轮选拔,丹静和罗生都幸运地被选中了,他们将分别饰演剧中的重要角色。而当他们得知这部剧的编剧兼导演就是小镇上颇有名气的若楠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期待,盼望着能在拍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风采,也期待着能从若楠身上学到更多关于艺术创作的东西。

随着拍摄的日子渐渐临近,若楠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筹备工作中,他每天都要和剧组的工作人员们讨论场景布置、拍摄手法等各种细节。林曦也时常会来帮忙,她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对小镇的熟悉,给若楠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在这频繁的接触中悄然升温。

终于,开机的日子到了。那天清晨,阳光洒在黄河水面上,波光粼粼,整个小镇似乎都被赋予了一种别样的活力。若楠站在摄像机前,深吸一口气,喊出了那句“开机!”,镜头缓缓对准了那奔腾的黄河水,记录下了这意义非凡的第一个画面,也拉开了这部关于小镇故事的大幕。

拍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丹静虽然有着扎实的表演基础,但对于这个剧中大学生角色的把握,还是有些不够准确,总是演不出那种从小镇走出去又对家乡有着深厚情感的感觉。若楠耐心地给她讲解角色的背景和内心世界,带着她一次次地去体验小镇的生活,去和乡亲们聊天,感受小镇独有的风土人情。在若楠的指导下,丹静渐渐找到了感觉,她饰演的大学生形象越发鲜活起来,无论是在校园里思念家乡的场景,还是回到小镇后那兴奋又感慨的模样,都被她演绎得入木三分。

罗生这边呢,面对镜头更是紧张得不行,常常会忘记台词,或者动作显得很僵硬。可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他不愿轻易放弃,每天收工后,他都会一个人在角落里默默地背台词、练习动作,还会向其他有经验的演员请教。慢慢地,罗生的表演也越来越自然,把那个憨厚朴实的农民工形象刻画得十分到位,让剧组的人都对他刮目相看。

而若楠和林曦,在忙碌的拍摄间隙,也会一起漫步在黄河岸边,分享着彼此的心事。林曦看着若楠为了这部剧如此用心地付出,心中满是敬佩和爱意,她会在若楠疲惫的时候,默默地递上一杯热茶,轻声地安慰鼓励他。若楠也越发觉得林曦就像是生活赐予他的一份珍贵礼物,她的温柔、善良和对自己的理解支持,让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两人的感情也在这一来一往中变得更加深厚,仿佛黄河水一般,虽看似平静,却有着深沉而持久的力量。

然而,就在拍摄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原本答应投资这部剧的投资方因为资金链出现问题,突然撤资了。这对于整个剧组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拍摄被迫中断,大家都陷入了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若楠心急如焚,他四处奔波,想要寻找新的投资方,可谈了一家又一家,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谈成。看着自己精心筹备的作品就这么陷入僵局,若楠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不是太冲动了,是不是根本就不应该去做这样一件看似遥不可及的事。

林曦一直陪在若楠身边,她轻声地安慰着若楠:“别灰心呀,我们一定可以想到办法的,这部剧这么有意义,这么好,肯定会有人看到它的价值的。”在林曦的鼓励下,若楠重新振作了起来,他决定发动小镇上的乡亲们一起想办法,毕竟这部剧讲述的就是他们自己的故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