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子文艺 作品
第284章 楚氏纪念堂:黄河岸边的精神丰碑
回忆楚氏家族历史,楚氏纪念堂返修纪实回访。
——题记
暮色如同被黄河水浸透的棉絮,缓缓漫过山东菏泽刘李河蜿蜒的水面。远处,楚氏纪念堂的飞檐在晚霞中勾勒出苍劲的轮廓,青灰色的砖墙倒映在河面上,随着水波轻轻摇晃,仿佛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这座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古老建筑,历经六百年风雨洗礼,将楚氏家族的故事深深刻进了齐鲁大地的肌理。
冰阳第一次踏入楚氏纪念堂,是在一个飘着细雨的秋日。沿着刘李河岸边泥泞的小路前行,潮湿的河风裹挟着泥土与芦苇的气息扑面而来。远远望去,那座青砖灰瓦的建筑静立在河湾处,门前两尊石狮虽已被岁月磨去棱角,却依然透着威严。推开斑驳的木门,"吱呀"一声,潮湿的木香裹挟着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堂内梁柱上褪色的彩绘依稀可见祥龙腾云的模样,神龛上供奉的楚氏历代先祖牌位,在摇曳的烛火中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家族跨越世纪的兴衰荣辱。
守堂的楚老爷子颤巍巍地从樟木箱底取出一本泛黄的族谱,扉页上"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虽历经岁月侵蚀,字迹却依然苍劲有力。"咱们楚家祖辈从山西洪洞迁来,在黄河边扎根了六百多年。"老人浑浊的目光望向远处奔腾的河水,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族谱,"这座纪念堂是咸丰年间,先祖楚文远靠漕运起家后修建的。那时候黄河水患频繁,沿岸百姓苦不堪言,文远公变卖田产,带领族人筑起三十里堤坝,又出资建学堂、开义仓,救活了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