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广东揭阳友谊长存
从微信到现实,情缘网络时空。
——题记
揭阳的秋阳总带着三分海的咸湿,七分榕叶的清润。叶子站在榕江饭店三楼的露台上,望着楼下骑楼间穿梭的电瓶车,车铃叮当里混着卖朥饼的吆喝声,忽然觉得手机里存了三年的"揭阳街景"视频,终于有了温度。
他转身回房时,指尖不小心碰掉了桌上的诗稿。散开的纸页里,"榕叶垂青,韩江映月"的字迹被风掀起边角,像极了四年前那个冬夜,他在诗歌论坛里第一次读到云儿填的《粤鲁谣》时,心头莫名漾起的涟漪。
"叮咚——"门铃响时,叶子正蹲在地上捡诗稿,慌乱中膝盖撞到了行李箱,发出沉闷的响声。门开的瞬间,带着桂花香气的风先涌了进来,随后才看见云儿站在走廊尽头,米白色长裙上沾着细碎的金桂,墨镜推在头顶,露出那双在视频里见过无数次的眼睛——比镜头里更亮,像盛着榕江的秋水。
"山东大汉也会手忙脚乱?"云儿的笑声里裹着粤语特有的尾音,像颗裹了蜜的橄榄。她侧身进屋时,腕间的银镯轻轻撞在门框上,"叮"的一声脆响,叶子忽然想起去年深秋,他在鄄城老家的银铺里,看着老银匠把"以诗为舟,以词为楫"八个字錾进银环时的专注。
"这镯子......"叶子想说些什么,却看见云儿已经弯腰帮他捡诗稿。她的指尖划过某页纸背,那里有片干枯的凤凰花瓣,是去年春天云儿寄茶时夹在包裹里的。"你还留着?"她抬头时眼里闪过惊讶,睫毛上还沾着点旅途的风尘。
"你寄的每样东西都在。"叶子往阳台挪了挪藤椅,阳光穿过她发间的碎金,落在诗稿上那行"珠江潮信,寄与黄河岸"的句子上。他忽然想起四年前那个雪夜,自己在济南的出租屋里,对着电脑屏幕反复读她填的"黄河卷雪时,珠江正涨潮",窗外的雪下得正紧,屏幕的光映着他呵出的白气,竟觉得千里之外的岭南,像在隔壁。
云儿接过他递来的工夫茶,指尖碰到杯沿时轻轻缩了下。"刚泡的凤凰单丛,"叶子解释道,"你去年寄的那罐,我爹说泡到第三道最有味道,像把岭南的太阳泡进了水里。"他看着云儿执杯的姿势——拇指抵着杯沿,食指轻搭杯侧,是他在视频里见过无数次的样子,此刻却比任何时候都清晰。
茶烟袅袅里,云儿说起自家茶园的春事:"清明前采的茶芽最嫩,我外公总说要趁露水没干时摘,茶叶里才留得住月光。"她忽然笑出声,"去年你说想尝尝松木烘的茶,我特意让炒茶师傅留了半锅,结果寄到山东时,你说茶罐里飘出的松香,让你娘以为你在屋里烧柴火。"
叶子也笑了。他想起母亲捏着茶罐冲进他房间的模样,北方老太太对着满罐茶叶皱眉:"这南方的茶咋还带股子烟味?"后来那罐茶成了街坊邻居的稀罕物,懂茶的老王叔说这是"带着山林气的茶",不懂茶的二婶子却咂摸出"像云丫头说话的味道,软乎乎的"。
午后的阳光斜斜切过中山路的骑楼,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云儿领着叶子拐进巷尾的旧书店时,门上的风铃"叮铃"作响,惊飞了檐下的几只麻雀。书架最底层的《岭南词选》封面已经褪色,云儿抽出它时,一张泛黄的船票从书页间滑落。
"我外公年轻时跑船,"云儿指着票根上模糊的钢笔字,"1987年从广州到揭阳,就坐了这班船。他总说江河湖海都是通着的,就像人和人的缘分,看着隔得远,底下早有根线牵着。"她指尖抚过票根上的褶皱,那里还留着经年累月的温度。
叶子忽然从背包里掏出个牛皮本,翻开时哗啦啦掉出一堆零碎:济南到广州的高铁票上,印着他用红笔圈出的相遇时刻;广州到鄄城的快递单上,云儿写的"小心轻放"四个字被雨水晕开了边;最底下压着张简笔画,是去年七夕他画的——两个小人隔着地图上的千山万水,举着写有"诗"和"词"的灯笼。
"你连这个都留着?"云儿的指尖点在小人的笑脸的上,指腹沾着点墨痕。叶子忽然想起那个雨夜,他对着手机屏幕画完这张图时,云儿秒回了个流泪的表情包,配文是"原来我们早就隔着时空碰过杯了"。
书店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老头,见他们对着旧书和车票笑,慢悠悠地说:"现在的年轻人都用微信聊天,哪还像我们当年,写信要等上半个月。"他转身从柜台下拿出个铁盒,里面装着捆牛皮纸信封,"瞧见没?这是我和上海笔友通了三十年的信,去年他来揭阳,我们就在这骑楼下喝了一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