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子文艺 作品

第336章 红色信仰采访南湖

南湖红船励志传奇。

——题记

南湖的晨雾像一层薄纱,把湖心岛裹得朦胧。我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往码头走,裤脚沾了露水,凉丝丝的。远处传来摇橹声,咿呀——咿呀——像从百年前的时光里漂来,惊得水面的浮萍轻轻晃了晃。

码头边停着艘乌篷船,船头站着个穿蓝布褂的老人,手里握着根磨得发亮的橹。他看见我胸前的采访证,咧嘴笑了,露出两颗把门的牙:"是来寻红船故事的吧?我姓周,叫我周伯就行。"他的手掌粗糙得像老树皮,指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木屑,"这船啊,我守了三十八年,比守我家娃还上心。"

我跟着他上了船,木桨搅碎水面的晨光,漾起一圈圈金鳞。周伯的橹摇得稳,船身几乎不晃,他说这是祖上传的手艺——当年他爷爷就是这样,把一船怀揣火种的年轻人送进了南湖深处。

"民国十年的夏天,比今年热。"周伯的声音混着水声,像在讲自家的旧事,"我爷爷说,那天湖里的鱼都浮在水面吐泡泡,空气闷得能拧出水。突然就来了群客人,穿长衫的,穿西装的,还有个戴眼镜的先生,手里攥着个牛皮纸包,捏得指节发白。"

他顿了顿,橹杆在怀里转了个圈,水花溅在船板上,洇出深色的印子:"他们说要租船游湖,还特意交代,要到湖心岛附近,僻静。我爷爷是老渔民,看他们不像寻常游客——那些人的鞋上沾着泥,裤脚卷着,倒像是刚走了远路。"

船渐渐驶近红船停泊的水域。那艘复刻的画舫静卧在水面,枣红色的船身被晨光镀上金边,窗棂里飘出隐约的人声。周伯指着船尾的位置:"当年就在那儿,我爷爷听见戴眼镜的先生说,'上海待不住了,得在这儿把会开完'。他才知道,这些人是干大事的。"

登上红船时,木板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像在回应来访者的脚步。舱里的八仙桌擦得锃亮,藤椅的纹路里还留着时光的温度。讲解员是个扎马尾的姑娘,指着桌上的青瓷茶杯说:"当年代表们就是围着这张桌子,用茶缸当笔筒,在毛边纸上起草文件。有位代表烟瘾大,烟灰掉在裤子上烧了个洞,都没察觉。"

周伯在一旁补充:"我爷爷说,那天下午突然变天,乌云滚得比船快。他怕雨打湿了舱里的纸,想把船往岛边靠,却被一个穿灰布衫的年轻人拦住了。那人说,'老乡,再往湖心去些,越偏越好'。"他的手指敲了敲船帮,"你猜为啥?他们怕岸上有人盯梢,宁愿在雨里开会,也不能让事情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