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子文艺 作品

第355章 卫星基地血脉融情

军工事业,卫星基地血脉融情。

——题记

戈壁的风总带着股韧劲,裹挟着沙砾拍打在卫星基地的观测塔上,发出“呜呜”的沉闷声响,像极了老一辈军工人口中未讲完的故事。楚辰盯着监测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急促的节奏,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紧紧贴在泛着薄红的皮肤上。距离“冰阳三号”卫星发射窗口期仅剩72小时,姿态控制系统的参数却始终存在0.03赫兹的微小偏差——这在普通人眼里或许不值一提,可在航天领域,就像在精密的瑞士怀表里藏了一粒沙,随时可能卡住齿轮,引发箭体姿态失控的致命风险。

“楚工,冷却系统压力又降了0.2个标准值,已经接近临界线了。”助手小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打破了主控室里近乎凝固的寂静。楚辰深吸一口气,胸腔里满是戈壁特有的干燥空气,他起身走向实验室角落的模拟设备,目光扫过仪表盘上闪烁的红色预警灯,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管壁时,父亲临终前的模样突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老人躺在病床上,枯瘦的手紧紧攥着他的手腕,指甲几乎嵌进皮肉里,声音沙哑却字字铿锵:“咱们楚家三代都在为蓝天事业熬心血,你爷爷当年在酒泉敲火箭零件,我在西昌守发射台,到了你这辈,卫星不上天,咱们楚家的腰杆就挺不直。”

那时他才十岁,不懂“熬心血”三个字背后是多少个在戈壁滩上啃干粮、在实验室里守通宵的日夜,直到二十年后,他穿上这身藏蓝色工装,站在父辈曾奋斗过的基地里,看着屏幕上复杂的卫星模型,才真正读懂了那份刻在血脉里的责任。“先暂停调试,拆开机柜检查管路接口,重点看三号阀门的密封垫。”楚辰的声音沉稳得像基地里的老杨树,他蹲下身,熟练地拧下设备外壳的螺丝,目光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眼前的金属零件。

就在这时,主控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阵淡淡的消毒水味道随着风飘进来。楚慧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白大褂,领口别着枚小小的红十字徽章,脸上还沾着一点未擦净的碘伏痕迹。“哥,刚从发射台医疗点过来,小陈说你们这儿还卡着?”她将手里的保温桶轻轻放在桌上,掀开盖子的瞬间,热气裹着小米粥的香气漫开来,瞬间驱散了主控室里的机械冷意,“妈昨天打电话,说你肯定又忘了吃饭,让我给你带点粥,还放了些你爱吃的红枣。”

楚辰抬头,看到妹妹眼底的红血丝——那是这半个月来,她在医院和发射台医疗点之间连轴转熬出来的。基地最近流感高发,急诊室每天都挤满了人,楚慧作为唯一的内科军医,常常要从清晨忙到深夜。“你也别硬撑,要是太累了就跟护士长调个班。”楚辰接过粥碗,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传到心里,刚喝了两口,监测屏幕突然发出一阵尖锐的警报声,红色的故障代码像潮水般涌满屏幕,姿态控制系统的偏差值瞬间从0.03赫兹飙升到0.15赫兹。

“怎么了?”楚慧下意识地握紧了手里的病历夹,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她虽不懂航天技术,却记得去年“冰阳二号”发射前,也曾出现过类似的警报,当时整个基地都绷紧了神经。楚辰猛地放下粥碗,快步冲回操作台,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键盘的缝隙里,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是陀螺仪传感器故障,数据传输链路断了!”他快速调出备用方案,大脑像高速运转的处理器般分析着——如果不能在两小时内修复,就只能推迟发射窗口期,而下次窗口期要等半个月,这不仅会影响后续的在轨测试任务,还可能错过与国际空间站的协同观测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