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苏中 作品
第799章 苏和:景渊,你说的赵匡胤是不是后来重文轻武?(二)(第2页)
“这就说到宋朝的门道了!”朱祁钰转身回到案边,拿起笔在“宋”字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钱袋”,“赵匡胤重文轻武虽弱了军力,却把心思全放在了敛财治世上。他搞‘募兵制’,把流民、饥民全招进军队,既消了民乱的隐患,又能腾出手发展农桑。江南的茶盐、蜀地的丝绸,全成了朝廷的摇钱树;连海外贸易都设了‘市舶司’专管,瓷器、茶叶一船船往番邦运,国库自然充盈。”
帐内的老吏听得连连点头,伸手摸了摸胡须:“皇上这一说,臣倒想起早年看过的税赋旧档——宋朝的商税占比极高,连街边卖针线的小商贩都要抽税,反而把农税压得低些,这才让农桑能稳住根基。”
阿依娜却皱起了眉,语气里带着不解:“可税赋全摊在商贾和农户身上,要是遇上灾年,百姓的日子能好过吗?万一颗粒无收,岂不是要饿肚子?”
“所以说宋朝是‘富而不强’!”朱祁钰抬手指了指帐外的明月,声音里多了几分郑重,“它把钱全堆在了表面的繁华上,却不管百姓的根基。我大明就不一样——”他走到阿娅身边,伸手轻轻逗了逗安儿的小手,“你看如今的垦荒令,让百姓有田种;军屯制度让将士自给自足;商税只向大商贾征收,小买卖全免,这才是‘藏富于民’。就像安儿要长大,得骨头硬(军力)、气血足(民生),光胖不结实(经济虚浮),早晚得摔跤。”
苏明漪抱着暖炉,轻声接话:“爹爹说得对。宋朝就像一艘华丽的大船,外头漆得油光水滑,船底却早被‘重文轻武’‘税赋不均’蛀空了,金兵一来,说撞碎就撞碎了。可我大明不一样,水师守着海疆,科举招揽寒门人才,军屯稳固边关,每一步都在实打实夯根基,这才是能长远昌盛的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