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三幅墨宝(第3页)
程之棠也来凑了个热闹。
看那一副字摆在桌上,亦有些手痒。
他望了眼江茉,同杜若白道:“不如我与杜兄也提一副,为江老板祝贺。”
杜若白:“如此甚好!”
江茉闻言一怔,随即笑着应道:“那可真是求之不得!有三位公子的墨宝,我这桃源居往后怕是要成江州的文雅地界了。”
银铃眼疾手快,立刻又铺好两张宣纸,杜若白先拿起笔,他作画惯了,握笔姿势带着几分随性,笔尖落纸却不含糊。
没写诗句,反倒画了幅小景。
几竿青竹旁摆着张方桌,桌上一壶热茶冒着轻烟,旁侧题了行小字“桃源小坐,茶香伴竹”,墨色清雅,倒把饭馆的闲适劲儿画得活灵活现。
程之棠紧随其后,他选了幅略窄的宣纸,写的是首咏食的短诗。
酥肉凝香透,鲜羹暖客肠,此间烟火处,不必羡朝堂。
字体是温润的行书,笔画间带着几分烟火气的柔软,与萧谨的风骨、杜若白的灵动截然不同,却同样贴合桃源居的氛围。
三人写完,银铃小心把字画晾在窗边,阳光洒在宣纸上,墨色渐渐干透,引得不少食客驻足张望。
有相熟的老客打趣:“江老板,你这是要把饭馆改成书斋啦?”
江茉笑着回应:“哪能呢,不过是添点雅趣,让大家吃饭时也能赏赏字、看看画。”
她让银铃取来些新做的红豆酥分给三人,“一点薄礼,谢三位公子成全。”
萧谨接过点心,指尖碰着温热的酥皮,轻声道:“江老板有心了。素荷的书信……还望您多费心。”
江茉点头:“放心,我这就给素荷送去。”
她拿着书信往后厨走,刚到门口就见林素荷靠在门框上,眼神落在大堂方向,不知在看什么。
江茉把信递过去:“萧公子留下的,你若不想看,我现在就还回去。”
林素荷捏着信封,指尖泛白,沉默片刻才低声道:“我自己看。”
说罢转身进了后厨,门帘落下时,江茉隐约瞥见她红了的眼尾。
前厅里,杜若白正拿着红豆酥跟程之棠打趣:“你这诗写得倒是实在,‘不必羡朝堂’,怕不是被江老板的菜勾得不想进京赶考了?”
程之棠咬了口红豆酥,甜香在舌尖散开,他望向江茉忙碌的背影,嘴角弯了弯:“佳肴配雅境,倒确实让人想多留几日。”
萧谨没接话,只静静吃着红豆酥,目光偶尔扫过后厨方向,眼神复杂。
窗外的阳光正好,暖风吹得竹帘轻轻晃动,混着饭菜香与墨香,倒真有了几分世外桃源的惬意。
林素荷捏着信封躲进后院的柴房。
木门吱呀一声掩上,隔绝了大堂的热闹。
她靠着冰冷的木柜,指尖反复摩挲着信封边缘。
那是萧谨惯用的信纸,封蜡上还印着他书房的“谨”字小印,熟悉得让她心口发紧。
犹豫了半晌,她才拆开信封,信纸展开时带着淡淡的墨香,是萧谨清隽的字迹。
林素荷不认识几个字,坑坑巴巴看了又看,才看懂一些。
信里没说别的,只提了进京赶考的行程,似乎又写了几句备考的日常,末了只落了句“待春闱结束,再寻你说清前事”。
没有道歉,没有辩解,甚至没提当初。
林素荷看着那行“说清前事”,鼻尖突然发酸,把信纸揉成一团,重新展开抚平,指尖划过那些熟悉的字迹,心里又酸又涩。
这时柴房的门被轻轻敲了两下,是江茉的声音:“素荷,需不需要帮忙?”
林素荷赶紧把信折好塞进袖袋,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拉开门时眼眶还有点红,却强装平静。
“没事,就是……谢江老板帮我转交。”
江茉看着她攥紧的袖口,没多问,只递过一杯温茶:“有话别憋在心里,要是想找人说,我随时在。”
林素荷点头,等江茉离开后,在原地站了片刻,一把将信纸塞进灶堂里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