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墨 作品

第一百八十九章 皆不应(第2页)

所以刘毅在上课的时候是有两个同班同学的。

慕时,以及蔡琰。

之所以多了个慕时,是蔡邕得知慕时目前无人教授学业后主动向刘毅提出来的。原本慕时的书本知识是由她父亲传授,而蔡邕只是她琴道上的老师。

但是如今慕时父亲已亡,蔡邕觉得师如半父,便主动担负起了教导慕时的任务。

至于小蔡琰.......

人家父亲要教导自家女儿,需要理由么?

而且蔡邕丧妻无子又没续娶,还指望着女儿继承衣钵,自然不会因为要教刘毅就减少教自家女儿的时间。

刘毅刚开始知道蔡邕打算三个人一起教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毕竟男人嘛......

他甚至还有些替小蔡琰担心。

因为蔡邕肯定是会以适合教授他的内容为主,刘毅担心小蔡琰听不懂。

可是几天的接触下来,他知道根本就不应该担心小蔡琰,而是应该担心自己。

原来,三个人里面,文学素养和年龄大小是相反的。

目前学业进度最高的反而是蔡琰,大部分诗书典籍都已经通读过,慕时则是学过其中的一部分。

至于刘毅,除了继承自记忆碎片里的那么些,剩下的只有前世读过的那么点古文了,不提也罢。

在今日的例行课业完成之后刘毅没有像往常一样领着慕时返回北海相府邸,他今天来找蔡邕,可不仅仅是为了来上课的,还有别的事情要请教。

关于辟召谋臣的事情。

两个月前糜竺从徐州返回,带回了徐州的名士名单的时候,刘毅心里是很激动的,看看上面都有谁?

陈登、王朗、张昭......

刘毅都要馋哭了。

先说陈登。

前世刘备这样评价过他,“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像元龙这样文武足备、胆志超群的俊杰,只能在古代寻求,当今芸芸众生,恐怕很难有人及其项背了。

这可不是刘备当面说好话的言辞,而是在和许汜与刘表一起谈论的时候驳斥许汜的话。

如果不是陈登馋嘴死得早,他在后世的名声起码要高好几个档次。

不过陈登是陈氏子弟,刘毅觉着可能性不大,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想要试一试,毕竟陈登这个人脾气有点特别,交朋友不看地位家世,万一就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