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24章 干涸坚持(第2页)

"齐哥儿,来了。

"他指了指桌对面的一张凳子,

"坐。

"

秦思齐拘谨地坐下,目光不由自主地被桌上那本摊开的书吸引《大学》。书页已经泛黄卷边,但保存得相当完好。

"听说你还在坚持读书?

"秦茂才的声音温和了些,

"《四书》都能背了?

"

秦思齐点点头,又摇摇头: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能背了,五经也能背出来,但还有些磕绊。

"秦茂山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咳嗽了几声,从桌下拿出一个小布包,推到秦思齐面前:

"打开看看。

"

布包里是半块墨锭!秦思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手指小心翼翼地抚过书页,像在触碰什么稀世珍宝。

"村长,这太贵重了!

"他结结巴巴地说,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秦茂山摆摆手:

"我留着也没用。这世道能活几天还不知道。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

"齐哥儿,你是个有出息的。若是能熬过这场灾,一定要考取功名,走出这穷乡僻壤。

"

"我会的。

"他只能这样承诺,秦茂山又咳嗽了一阵,从怀里摸出一个小纸包:

"给,这是给你的。

"

纸包里是一块麦饼!秦思齐瞪大了眼睛——这种

"奢侈品

"已经一个月没在村里出现过了。

"村长,这我不能要!

"他慌忙推辞,

"您自已都...

"

"拿着!

"秦茂才强硬地把饼塞进他手里,

"我吃过了。

"

秦思齐知道村长在说谎—他的脸色蜡黄,明显和自已一样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但他也知道推辞无用,只能接过那块能救命的饼。

"还有件事,

"秦茂才的表情突然严肃起来,

"明天县里要征调壮丁去开掘河道,说是引长江水救旱。每家出一个劳力,管一顿饭,我想问问你的意思。

"

秦思齐立刻明白了村长的顾虑挖河道是重体力活,以村民们现在的身体状况,很可能有去无回。但不去的代价更大,失去官府的赈济粮,村里更难撑下去。

"你比很多大人都明白事理。

"他站起身,示意谈话结束,

"回去吧,把饼藏好,别让人看见。

"

秦思齐把书和饼贴身藏好,鞠躬退出。走出祠堂时,他看到几个面生的汉子站在村口,穿着破旧的官服,正在和村里的巡逻队交涉。那是县里派来征调民夫的差役,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不耐烦。

回到家,秦思齐把饼掰成两半,大的那块硬塞给母亲,小的那块自已含在嘴里,让它慢慢软化。刘氏看到饼时惊得说不出话来,但什么也没问,早晨,远处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声。秦思齐放下书,叹了口气——又有人死了。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七个了。最初村里还会举行简单的葬礼,现在只能草草掩埋。

第二天清晨,秦思齐跟着思文哥来到村口集合。十五个秦家湾的壮丁排成一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自带的工具——锄头、铁锹、扁担。思文哥的脸色惨白,走路都有些摇晃,但还是强撑着挺直腰板。

县里的差役清点了人数,不耐烦地挥挥手:

"走吧,三十里路,天黑前得到。

"

队伍缓缓移动,秦思齐站在村口,看着亲人们的背影消失在尘土飞扬的路上。他不知道这些人中能有几个活着回来,也不敢想。

回到家里,秦思齐继续他的日常—练字、背书。干旱把时间拉长得可怕,每一天都像一年那么难熬。但奇怪的是,越是艰难,他越执着于学习。那些艰涩的文字成了他逃离现实的唯一途径,在想象的世界里,没有干旱,没有饥饿,只有圣贤的智慧和理想中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