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27章 离乡远行(第2页)

"好好读书

"和珍藏多年的小物件。

最后一站是秦茂山家。

"都道别完了?

"秦思齐点点头。

"别说了。

"秦茂才摆摆手,从枕下取出一个油纸包,

"拿着,路上看。

"

正月十六,启程的日子到了。天还没亮,白湖村的祠堂前就挤满了人。全村老少都来为秦思齐送行。他穿着那件靛蓝色长衫,背着一个小小的包袱,里面装着乡亲们送的笔墨纸砚和几件换洗衣物。

"齐哥儿,路上小心!

"

"到了武昌府记得捎信回来!

"

"好好读书,给咱村争口气!

"

秦思齐向全村人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跟着秦茂山、大伯秦大安和母亲刘氏上了去县城,秦守德,秦思文,秦思武几个也跟着。以免有人来抢牛!这是他们村保下来的牲畜!几个在车后跟着。

牛车吱吱呀呀地行驶在乡间小路上,秦思齐看着生活了七年的村庄渐渐远去。村口那棵半枯的老树,祠堂青灰色的屋顶,自家低矮的土坯房,都慢慢变成了模糊的影子。

"齐儿,把这个戴上。

"秦思齐乖乖低下头,让母亲把铜钱挂在他脖子上。县城比秦思齐想象中有活力些,只是乞讨人多点多,行人穿梭如织。但他们无暇闲逛,直奔县衙办理路引。

"姓名?籍贯?去向?所为何事?

"书吏头也不抬问道。

"秦思齐,恩施县白湖村人,去武昌府求学。

"秦茂山代他回答,书吏这才抬头,打量了一下这个瘦小的农家子,嗤笑一声:

"就他?还读书?别是去当学徒的吧?

"

秦大安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从袖中摸出五钱银子,悄悄塞给书吏:

"确实是去求学读书的

"

书吏掂了掂银子,脸色稍霁,慢吞吞地开始写路引。而后又交了五钱的路引费,看着那一两银子就这样没了,心疼得直抽气——这够买多少粮食啊!

"这么贵...

"刘氏小声嘀咕,手不自觉地摸了摸装钱的暗袋。

"正常。

"秦茂山低声道,

"去武昌府的路引向来要价高,怕人跑了不回。

"

拿到路引后,他们匆匆赶往长江边的乌家渡。渡口人声鼎沸,扛包的脚夫、叫卖的小贩、等船的旅客,构成了一幅秦思齐从未见过的热闹景象。江面上停着大大小小的船只,有豪华的客船,也有简陋的货船。

"去武昌府的船,最便宜的多少钱?

"秦大安挤到售票处问道。

"普通舱,一人一百文,明日一早开船。

"售票员头也不抬。秦大安咬了咬牙,掏出四百文钱:

"四张,明日的。

"而后让秦思文,秦思武三人赶牛车回去!

当晚,他们住在渡口附近的一家简陋客栈,四个人挤一间房。刘氏睡床铺,其余三个男人打地铺,秦思齐想到明天就要坐船去武昌府,又激动得睡不着。

天蒙蒙亮,他们就赶到了码头。那艘去武昌府的客船比秦思齐想象中要大得多,船身漆成深红色,桅杆高耸,帆布在晨风中微微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