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55章 县试(第2页)

"齐哥儿,时辰还早。

"秦茂山抬头看见窗边的身影,连忙摆手,

"再歇息片刻。

"

秦思齐摇摇头。今日是正场,要考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诗一首。全卷不得少于三百字,不得多于七百字,多一字少一字都要黜落。

"用些点心。

"秦丰田递来个油纸包,里头是村长去买的云片糕,

"掌柜说这个最养胃,不伤脾胃。

"

晨雾中的考院门前已排起蜿蜒长龙。差役们挨个唱名验身。

号舍不足三尺见方,秦思齐蜷着腿展开试卷。首题是《子曰:君子喻于义》,他提笔蘸墨,笔锋落下时,那句

"义者,利之和也

"竟写得力透纸背,墨色深深沁入竹纸的纹理。

午时的梆子响过三巡,肚子也叫了起来,没有看其他人,只是拿出糕点。就着罐子里的姜汤吃着,吃完后。他继续写那首诗。写到

"愿为江上舟,载得苍生渡

"时,二月天,天气还是寒冷,考场没有火炉靠自已硬抗,幸好学院已经加强学子锻炼。没有管其他人,不敢左顾右盼,只是专注书写试卷。

三日后的放榜日,秦茂山和秦大安天不亮就去守榜。当秦思齐的名字高悬榜首时,只是相对一笑,就知道秦老秀才看人准。回去时买了油条,豆浆大家一起吃。秦思齐而后继续回房学习。其实旁边还有公示录取案首文章,文章一手柳权体,字体就让人赏心悦目,文章工整!引经据典,被作为县学范文。让众多学子深扒其人,是何来历...

第二场考《孝经论》,秦思齐写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时,笔尖突然一顿,母亲浮现在眼前,而后就继续写作。默写《圣谕广训》时,一字不差地默完全篇,连

"敦孝悌以重人伦

"的

"敦

"字右边那一点都写得一丝不苟。

第三场的律赋题为《水镜赋》。秦思齐望着号舍缝隙里漏进的一线天光,

"可使浊者清,可使枉者直

"十二个字写得锋芒毕露,交卷时,监考官盯着他看了许久,朱笔在卷角画了个隐秘的圈,形如半枚铜钱。

每晚回到客栈,秦茂山会变戏法似的端出三菜一汤,以及永远不变的莲藕排骨汤,说是猪蹄太油闹肚子。三人不肯上桌,还是在廊尽头啃杂粮饼,把掉落的渣子都捡起来吃掉,连衣襟上沾的芝麻都要舔干净。

"今日的榜文...

"秦思齐第五次想说些感激的话。

"快趁热吃。

"秦茂山打断他,用银针挨个试过菜后,又掏出一包,不一样的糕点,新买的桂花糕,我尝过了,甜而不腻。

第五场没有固定制式,秦思齐展开白卷时,笔走龙蛇间,一篇《论水利》倾泻而出,字字如凿,句句见血。写到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政不在繁,得民则兴

"时,连巡场的监考都驻足良久,官靴在号舍外停留了整整一刻钟。

五场连捷的喜报传来那日,秦茂山拿出钱让秦思文买了挂万字鞭。鞭炮声响,而后回到客栈,大喜之下四位才同桌吃饭,点了四个菜,没有要汤,秦思齐喝怕了。

客栈里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回乡。忽听得楼下差役扯着嗓子喊道:

"天宝二十年恩施县试案首秦思齐,速速前往县衙领赏!

"

秦丰田和秦思文立马跑去,不一会儿便捧着大红捷报回来,打赏都没有给,搞的差役都不知道见退,后面跟着十几个看热闹的闲汉。也不好发作,只好啐了一口痰,骂骂咧咧的回去复命,等也不等这个案首。主要这些个县案首好多年没有中一个秀才的,差役也没有当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