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登记(第2页)
书吏又取出一方的铜印,饱蘸了鲜红的印泥,郑重其事地压在那特制的《进学执照》上。他没有立刻拿起,而是将文书沿中线对折,让大印的图案正好压在中缝上,然后才揭开。
于是,一份完整的执照交给秦思齐,另一半完全吻合的印迹则留在了衙门存档的副本上——这便是“骑缝章”,日后验明正身的铁证。提学和教瑜的签名也已用细笔签押其上,墨迹新鲜。
“收好。”周书吏将文书推过来,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说道:“此乃尔之根本,功名之凭,身家所系。若遗失,需同乡廪生五人联保,层层上报至提学衙门方可补发,耗时费力不说,稍有差池,前程尽毁。”
最后一份是《入学牒》,相当于官学的录取通知书和报到凭证。周书吏同样仔细填写了姓名、籍贯、所属官学(武昌府学),并再次加盖了骑缝官印和教瑜的签押。
手续完毕,书吏将三份文书叠好,推到秦思齐面前。秦思齐伸出双手接过。
“五日后戌时,府学明伦堂前,行簪花礼,着襕衫,戴方巾,莫误了时辰。”书吏终于抬了抬眼皮,看了他一眼,算是额外的叮嘱。这在规矩森严的衙门里,已算难得的善意。
“谢谢提点!”秦思齐深深一揖。
刚退衙门,秦思齐长长吁了一口气,这才有心思抬头。目光扫过庭院,却见两个熟悉的身影正从另一侧户房出来。一人身着雨过天青色的直身细布长衫,腰束丝绦,正是同窗赵明远,。
另一人则穿着宝蓝襕衫,头戴方巾,面容清癯,神情端肃,乃是学院斋长陆明会,学业优异被点为斋长,管理生员日常。但每次考试都差点运道,所以才蹉跎至今,差点就要被迫离开学院。(江汉书院在20岁之前,未取得秀才功名,将会被退学。)
“思齐!”赵明远眼尖,先看见了他,脸上立刻堆起热情的笑容,快步走来,拱手道:“恭喜恭喜!案首魁元,实至名归!方才在里头就听闻思齐也来办文书了。”
陆明会也缓步上前,动作带着读书人特有的矜持和一丝学官的威严,他微微颔首:“秦师弟,恭喜进学。” 目光落在秦思齐手中崭新的文书上,点了点头,“课业繁重,望师弟早日安顿,潜心向学。” 他言语简练,带着公事公办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