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96章 恩师品茶

他指了指书房一侧早已备好的两张书案,上面铺着宣纸,笔墨砚台一应俱全。

我与周夫子共观。若见解尚可,便留下共用午膳;若是胡言乱语,就速速离开。书房内的空气瞬间凝滞,压力陡增。

这是夫子们对门生考验。眼神随即变得无比专注。两人齐声应道:“是!谨遵夫子命!”再无多言,各自走向书案。

书房里只剩下毛笔划过宣纸声音,时间在无声的较量中流逝。周老夫子和郑夫子静静品茶,目光却不时扫过伏案疾书的两个年轻身影,眼中带着审视,更带着些许的期许。

周夫子先起身,走到赵明远案前,拿起那篇墨迹淋漓的策论,快速浏览,时而点头,时而凝思。周老夫子则踱步到秦思齐案前,拿起那份八股文章,目光锐利地扫过字里行间。书房里落针可闻,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

良久。

“好!”郑夫子率先打破沉默,指着赵明远的文章,“明远此篇,格局宏大,切中时弊,引证详实,将‘经世致用’四字阐发得淋漓尽致!尤其论及吏治与民生一节,颇有见地!”

周老夫子放下秦思齐的文章,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眼中精光闪烁:“思齐此文,立意高远,贯穿始终,直指根本!承转自然,结穴有力!好!甚好!”

两位夫子对视一眼,抚须而笑:“此二子,皆乃真才实学!当留饭!”(我记得,我高考结束后,去老师家,老师就让我把高考数学试卷,重新写一遍。可怜啊!)

赵明远和秦思齐相视一笑,都看到了对方额角细微的汗珠。仆人进来撤去笔墨,摆上碗筷。午膳是简单的四菜一汤,却做得极为精致清爽,显然是为两位夫子准备的养生膳食。

席间,师生四人谈笑风生,气氛轻松融洽。话题自然从刚才的文章引申开来,谈及学问之道,时事之艰,也谈及赵明远带来的丝绸和文房,以及秦思齐那份独特的乡土心意两罐老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