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111章 人情事,最难了(第2页)

秦思齐撑起身,睡到中午才醒过来,黄酒后劲是真大,摇了摇头。身上细棉布长衫在睡梦中压出了几道褶皱。窗外,母亲刘氏的声音断断续续飘进来,正和隔壁的王婶说着话,内容无非议论着书童、婆子、那一年十八两雪花银的开销,还有那五十亩免税田如何只惠及了村里的寡妇们。

王婶子说着:“都指着鼻子骂呢,说咱思齐的架子,是拿全族的血汗银子堆起来的。说那免税田,就该按户分,家家有份才叫公平……唉,六两银子一个书童,丰田家那小子是真有福气,抽到这么好的活。真是羡慕!”扎进秦思齐刚睡醒还有些混沌的脑子里。

秦思齐静静地听着,利益就那么多,有人得了,必然有人失。那些没得到实惠的乡亲,眼红、嫉妒、不甘,最终化作怨毒的谩骂。

他闭上眼,晒谷场上那些交织着羡慕、愤恨、算计的脸孔,仿佛又在眼前晃动起来。他明白,这怨气若不平息,如同干柴堆在自家屋檐下,一粒火星就能燎原。

他起身,推开房门。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微微眯了一下。堂屋里听到动静,母亲刘氏正送王婶出门。

秦思齐唤了一声:“娘。”

刘氏见儿子出来道:“醒了?灶上温着粥,娘给你盛去。”

秦思齐走到母亲身边道:“不急,娘,祠堂前的事,我都听见了。乡亲们心里有怨气,也是人之常情。”

刘氏叹了口气,:“能没怨气么?十八两啊……够多少人家一年的嚼谷了。还有那免税田,茂山叔是好心,可架不住有人眼红心热,觉得自家吃了大亏。”

“所以,这怨气不能积着。”秦思齐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如同在分析一道策论题,“您把我带回来的那十五贯铜钱,其中十贯交给茂山叔公。”

他顿了顿,看着母亲,“请他按村里十六岁以上的成年丁口分下去,不拘男女,只要是丁口,每家每户都能分润一点。钱不多,是个心意,安安心。”

秦母倒抽一口冷气。“十贯?”

秦思齐打断母亲,语气温和说着:“娘,钱没了还能再挣,族里的人心散了,往后的路才真难走。这点钱,就当是儿子中了秀才,给乡亲们沾沾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