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179章 给村里的建议(第2页)

秦茂山沉默了,眉头紧锁,显然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秦思齐又抛出了更尖锐的问题:“还有一事,我困惑已久。柳秀才在村中设塾也有五六年了,我之前就在府城打听过,他学问扎实,教导也算用心。为何我族子弟,至今连一个过了府试的都没有?当初我离村赴武昌前,曾向您提议,若有天资聪颖、肯用功的子弟,当资助其前往府城,拜名师,开阔眼界。此事,您似乎…并未真正放在心上?”

秦茂山的脸彻底涨红了,带着一丝被戳穿的窘迫和自责:“这…唉!思齐,我老糊涂了!总想着…读书耗费太大,去府城一年就要三十多两银钱...且跟你相比,他们实在一般,有你读书就够了。不如把银钱用在看得见的修路上…柳秀才教教识字算数就够了。是我短视了!”他重重地捶了一下自已的腿,满是懊恼。

秦思齐看着村长自责道:“茂山叔,您无需过于自责。您带领族人走到今日衣食渐足,已是莫大功劳,方圆十里,谁不称道您是位好村长?白湖村能有今日,您居功至伟。只是,治村如同行船,过了险滩,便需看得更远。”

秦思齐望向窗外的茶山:“茶叶给了我们财富,但若族中无人,这财富便如无根之木。没有读书人,没有明白事理,懂得经营能在官府说得上话的子弟,我们永远只能仰人鼻息!焉知他日会不会因我族无人而生其他变故?子孙后代的前程,又岂能只困在这茶山之上?”

赵明远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心中掀起波澜。他没想到秦思齐在如此高压之后,还能如此冷静地思考族中教育的缺失和长远发展。这份眼光和胸怀,让他深感敬佩。

秦思齐最后道:“所以,我建议,族中公费的两成里,拿出一半,专门用于资助有天分、肯上进的子弟,前往府城、甚至省城求学!束脩、膏火、笔墨纸砚、往来路费,皆由族中承担!让读书的种子,在白湖村真正生根发芽!如此,族人看到希望,知道子孙有更好的出路,才会更加珍惜眼前这份来之不易的茶业根基!”

秦茂山想了片刻:“是叔糊涂,只顾了眼前,就这么办!八成红利分给族人!公费两成,一半投入族学!我这就去跟族老们商议,立下章程!”

看着秦茂山重新焕发精神,步履匆匆地去找族老,秦思齐才稍稍松了口气。他转头对赵明远道:“明远,让你见笑了。村中琐事繁杂,积弊非一日之寒。”

赵明远由衷道:“思齐,我今日方知何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明远受教匪浅。”

秦思齐道:“待思文哥他们伤势稍稳,能经得起路途颠簸,便启程回武昌。经此一遭,想必他们…也长了记性。”

秦思齐拍拍赵明远肩膀:“你先歇息,养足精神。明日有时间我带你去茶园看看。”

秦思齐离开村长家,缓步走向大伯秦大安家。

第二日清晨的阳光下,路过自家长久未回来居住,而破败的老屋时,他脚步微顿。低矮的土坯墙,茅草屋顶已经塌陷了一角,门扉歪斜,窗木朽坏。

赵明远跟在他身边,看到这摇摇欲坠的房子,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思齐这就是你家?”他无法想象,思齐竟然是从如此贫寒之地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