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203章 靠天吃饭

一个妇人扯着嗓子,满脸愤懑地拉着秦茂山评理:“村长!您给评评理!明明是我家先占的这块地方晒谷子,他家凭什么把晒席往边上挤,把我家的谷子都挤到泥地里了!”另一家也不甘示弱:“放屁!这公家的地方,谁先来谁占!你家谷子自己没铺好,倒怪起我家来了!”

秦茂山正忙着协调全村的收割顺序和劳力分配,但被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搅得心烦意乱,火冒三丈。

但又不能置之不理,只能让儿子秦明慧先去处理,美名其曰锻炼处理能力。秦明慧年近二十岁,低头听着父亲说道:“明慧!你去看看!按老规矩办!谁先占的中间位置谁有理,后来的靠边站!再吵吵,两家都别晒了!”

秦明慧只能硬着头皮去调解,拿出尺子大致比划一下,或是说些“乡里乡亲,互相体谅”、“赶紧晒干了才是正经事情,吵久了,雨来了大家都吃亏”的话,往往费尽口舌才能暂时平息争端。

有时还会有更啼笑皆非的纠纷。两家晒席紧挨着,收谷子时,有人不小心用木耙(梯耙)多搂了些邻家的谷子到自己这边,被对方瞧见,立刻就不依不饶起来。

“好你个黑心肝的!竟敢偷我家的谷子!”

“谁偷了!是风刮的!是你自己没扫干净!”

这种时候,往往需要族中老人出来作证,或是秦茂山亲自发话,勒令将疑似多出的谷子平分了事,各打五十大板,才能了结。

秦思齐起初只是在一旁安静地看着,倾听。他深知自己虽有功名,但对于这些最底层的、关乎切身利益的乡村规则和人情世故,并无发言权,贸然插手反而可能添乱。只能做一个观察者,体味着这丰收喜悦背后,资源紧张所带来的必然摩擦,感受着乡村生活真实而粗糙的道理。

然而,这片忙碌与喧嚣中,也有温馨的画面。每个晒谷场边,都会有老人和小孩留守。老人的任务是巡视和翻粮,防止鸡和麻雀等鸟来祸害粮食;而孩子们则人手一根长竹竿,竹竿顶上绑着破布条,他们的任务是赶麻雀。成群的麻雀如同狡猾的盗匪,伺机俯冲下来啄食谷粒,孩子们便挥舞竹竿,大声吆喝,跑来跑去,玩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