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济世巷》番外·王济民篇(第2页)
我给刘老爷诊完脉,说:“老爷这是吃多了,得清淡饮食,我开两贴消食的药,您按时吃。”
刘老爷掏出一锭银子,足有五两重,放在桌上叮当作响:“小王大夫,这点银子你拿着,药你随便开,只要能让我舒服就行。”
我看着那锭银子,突然想起了门口排队的穷人,于是对刘老爷说:“老爷,这银子我不能要。您要是真想治病,不如把这银子换成米,在府门口设个粥棚,施粥三天。您积了德,病自然就好了。”
刘老爷愣了一下,随即拍着手大笑:“小王大夫说得对!我这就让人去办,也算是为百姓做件好事。”
可第二天我路过府门口时,根本没看到粥棚。后来才从伙计嘴里听说,刘老爷回去后就把这事忘了,当晚还请了戏班子,在家唱了一整晚的戏,桌上依旧摆满了山珍海味。
我把这事告诉爹时,气得手都在抖:“这些富人怎么能这样?说好了施粥,转头就忘了!”
爹正在碾药,药碾子转得咯吱响:“你以为他们真的想施粥?不过是为了让你安心给他们治病,说些场面话罢了。”
“那到底是为什么?” 我忍不住问,“是天下的人口太多,粮食不够吃吗?”
爹停下手里的活,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街道,沉默了半晌才说:“不是粮食不够吃,是粮食都在少数人手里。你想想,武昌府有多少田地?大部分都在官绅和地主手里,他们占着几百亩、几千亩的田,却不用交多少税。朝廷收不到他们的钱,就只能把税加在百姓身上。百姓种着自已的田,却要交一半的税,到最后连自已都养不活。”
“那为什么没人管?” “管?怎么管?” 爹苦笑一声,“朝堂上的官员,哪个不是官绅出身?他们怎么会断自已的财路?这是百年的积弊,人人都知道,却没人能解决。”
我还想再问,爹却摆了摆手:“别问了,你现在还不懂。好好学医,将来能多救几个人,就够了。”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想起了狗蛋那双亮得吓人的眼睛,想起了刘老爷圆滚滚的肚子,想起了爹说的百年积弊。
从那以后,我依旧每天跟着爹行医,只是不再像以前那样执着于给穷人送粮食。那些士绅来医馆看病,给的诊金我一一收下,然后换成药材,免费给穷人治病。爹说:“能给穷人施药,但是不能施粥。”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直到崇德十六年的那天。
那年冬天,起义军打进了武昌府。领头的叫刘闯王,据说他们专门杀官绅和地主,把田地分给百姓。起义军进城的那天,我躲在医馆的后院,听见街上一片哭喊和厮杀声。
后来才知道,起义军进城后,第一个被灭门的是城南的张大户 ,张大户以前也做过施粥的事,还因此得了个善绅的名声,可起义军说他是假仁假义,不仅抢了他的家产,还杀了他全家。
我站在医馆门口,看着张大户家的房子被烧得浓烟滚滚,突然想起了爹说的话。原来爹早就知道,乱世之中,施粥不仅救不了人,还会给自已招来杀身之祸 —— 那些官绅会觉得你笼络民心,起义军会觉得你伪装善良,到头来只会引火烧身。
那天我在医馆门口站了很久,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可我却觉得心里透亮 —— 我终于懂了爹的睿智。
起义军进城后,朝廷的官员跑得跑、死的死,只剩下一些小官在维持秩序。没过多久,朝廷派兵收复武昌府,传下命令,要求武昌府所有的大夫都去充当军医,给受伤的士兵治病。我不愿意去 —— 我是给百姓治病的,不是给士兵治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