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远航
秦思齐并未使用这些工具,他心算能力极强,辅以纸笔推演,速度反而更快。不过一盏茶功夫,他已将繁琐的计算过程清晰写出,并得出了最终答案,其步骤之简练、答案之精确,仿佛标准答案一般。他将三道数题一一解毕,检查无误后,便静坐等候。反观周遭,多数同窗仍在对那“圆池”题冥思苦想,甚至有人已放弃挣扎。
考核结束,试卷被收走。山长与三位讲习即刻于后堂批阅。明伦堂内,众举子议论纷纷,或自信,或懊恼,皆心神不宁地等待着结果。
等待并未太久。一个时辰后,山长与讲习们重回明伦堂,众人立刻屏息凝神。
山长手持一份名单,目光扫过全场,缓缓开口:“经老夫与三位讲习共同评阅,综合三场考核,择优取录。此次交流名额获得者——”
他顿了顿,堂下落针可闻。
“——李振,策论宏富,诗赋清丽,综合评为优等。”
一位年稍长的举子面露喜色,起身拱手。
“——张祥瀚,策论切中时弊,数算亦通,评为优等。”
又一位举子激动起身。
只剩下最后一个名额了。众人心跳加速,目光不由自主地瞟向秦思齐和孙秀才等几个平日成绩优异者。
山长微微一笑,目光落在秦思齐身上,声音提高了几分:“第三位,秦思齐!”
山长继续道,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秦生之策论,引经据典,洞察深远,非空谈者可比。诗赋亦见功力。然,使其脱颖而出者,尤在数之一道!”
他拿起秦思齐的数算试卷示于众人:“三道算题,尤其是最后这勾股测望难题,全场唯有秦生解答完整无误,步骤清晰,计算精准,堪称范本!我书院举子,当以通经义、晓实务为要。数算虽为末技,然于理财、工程、测地乃至军事皆不可或缺。秦生于此道之精通,实乃难得之才!故此名额,予秦思齐,众议允否?”
山长此言,既公布了结果,也解释了原因,更是对昨日质疑的公开回应。事实胜于雄辩,试卷在此,谁能不服?
堂内静默一瞬,随即爆发出热烈的附和声:
“山长明鉴!”
“秦兄实至名归!”
“心服口服!”
秦思齐起身,向山长和讲习们深深一揖:“学生谢山长、各位先生栽培!定当珍惜此次机会,不负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