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人是在经历过一些事情才学会长大的。从火生的坐牢,再到鸿明开出租车,两人的际遇让少华精神上受到极大的震撼。火生和鸿明都不笨,也不懒,一起玩到大,到最后却是天壤之别!
在工地,夜静更深的时候,少华常常会想起他们俩。火生若不是想跟城里的小混混学,向往城里的花花世界,思想崇尚暴力,也不会闯这么大的祸。少华想到了八元店的老板“大飞哥”,也是在中学的时候思想出现了偏差,最终走上歧途。如果火生遇到“大飞哥”,听他讲旧日的故事,或许会懂得克制自己,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人在少年时,都有一股子劲头,活力满满的。爱出风头,希望得到大家的赞赏。社会又充满各种诱惑,各种的思潮,若遇人不淑,结交了不良的朋友,兄弟义气,很容易就会学坏,把暴力当威水,博出位,闯祸是迟早的事情。
少华记得,火生刚进城读书那会儿,放假回家,经赏吹他在学校又认识了哪位大佬,哪位同学家里很有钱,开太子摩托车。城里的女孩打扮怎样时髦,修长的腿……少华也颇有感触。城里的同学,确实与农村的不同,他们眉宇间的自信,聊天的话题都与过往不同。少华也曾经迷茫过,不再像初中,大家同一个镇上的,同学们之间没有太大区别。高中就不同了,城里的和农村考进的,很容易区分,通常也是不同的两个群体,各玩各的。面对这种情况,少华和火生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火生想得到别人的崇拜,与小混混在一起,渐渐迷失了方向,丢掉了农村人的纯朴,沉醉于灯红酒绿的世界。
很庆幸,少华遇到了“大飞哥”,从他的身上,少华看到了一个青年的蜕变,以及最后的后果。“大飞哥”的故事,常常让少华清醒,清楚自己的来时路,明白努力的方向。当他思想松懈的时候,会以“大飞哥”作为借镜,重新起航。
人的思想发生偏差,导致走上歧途,火生的遭遇,常令少华静望星空的时候,唏嘘不已,也让他浮躁的心回归平静,守住了寂寞。静下来的少华发现,深山野岭的工地也有好处,让他仿佛穿越到了小时候,在院子里,一边听妈妈讲牛郞织女的故事,一边仰望天空,寻觅那两颗神秘的星星。星星会眨眼,如镶嵌在玉盘中的宝石,常常让年少的少华神往心醉。
在大城市是看不了星星的。林立的高楼,璀璨的灯光,早已掩盖了星辉的微光。每日奔忙,在名利场中打滚,也忘了抬头欣赏星空的灿烂。星空,是留给心平气和的人的。
鸿明是最令少华不舍的。一起读书,一起伐木,接受生活的磨炼。小学到高中,多有交集。即使读大学后,炳叔没出事之前,玩得也很开心。他风趣幽默,总能制造愉快的气氛。这几年,他变了很多,也很少联系少华,想不到会在粤州遇上他!再次相见,在异乡的街头上,少华惊喜交加。惊的是鸿明竟然开起了出租车,喜的当然是他乡遇故知了。少华很欢喜,鸿明却很沉闷。生活的坎坷,早已消耗掉他的热情。
儿时的玩伴,长大后迥然不同的人生。少华除了唏嘘还是唏嘘。
不止一次,在下班后,独坐桌前,拿出当年高中时拍的照片琢磨。风华正茂的少年,什么都写在脸上,一群年轻人在一起,嘻嘻哈哈的。最快乐的是互相泼水,把家乡小河的欢乐都淋在了身上,欢乐也定格在了照片中。少华摩挲着手中的照片,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娑婆世界,原来是这般景况。
有机会,得请鸿明出来吃顿饭,就吃顿饭,聊聊天更好。沉浸在过去过去回忆的少华希望能和鸿明聚一聚。他掏出手机,拨通了鸿明的电话。
“喂,你好,请问要坐车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职业性的语气。
少华愣了一下,与自己熟悉的鸿明天壤之别。鸿明已变成一个完完全全的出租车司机。
“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出来坐下?”适应过来后,少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鸿明也听出了是少华,转回家乡话说:“哦,系少华啊。我依家上紧班,唔得闲喎。下次啦,下次我请你。”
没聊几句,便挂了线。少华过后回味,发现鸿明答非所问,又不是叫他今晚出来!怎么听都觉得是敷衍。什么时候变成陌生人了,少华不敢相信,这是由小玩到大的鸿明。
毕业后,大学的同学分散到各个大城市,最近的书记也要两个多钟车程。少华一个人,在新的领域闯荡,时不时会感到孤独。和鸿明在粤州偶遇,本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可惜,两人不在一个频道,没有共振,连话题都没有。少华不明白,鸿明怎么变化那么大。或许要为生活奔波劳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吧。少华有些失落,也只能找个理由说服自己。
约鸿明不成,心里不舒服,只能找人聊天缓一下。少华想到了书记,拨通电话。书记嘻嘻哈哈的,说话都有点大舌头。
“喂,少华吗?今晚咁得闲嘅?”书记一开口就大声嚷嚷着,旁边还有很多人的喧闹声。
“在哪,怎么这么吵的?”少华也跟着提高声音,生怕书记听不到。
“在酒店,公司搞活……”
“又吃大餐吗?”少华羡慕地问道。
“你说什么,我听不到。”书记大声问,手机里传来主持人的恭喜声和众人的尖叫声,某某人中了一台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