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誉旭日 作品

第一章

新区大开发乘着政策的东风,很快就初现雏形。市政道路已经上马,纵横一铺设,立刻就有了新气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青芸拍下市一中旁边的土地并不急着开发。这就为难邓启先了,因为三巢公司拍得的区域位于青芸的后面,还是一片山地,没有通路,必须政府做通路,或者两家房产公司合力先做一条低标准的道路,才具备开发条件。三巢公司是小公司,要不断推出新盘,才能保证资金链不会断裂,幸好土拍时没有全压上,尚有转圜余地,只能过一段时间再说。

青芸延迟开发也有她的考虑,土拍价格太高,如果按当下的房价,做步梯房是有风险的。但开发高楼层的电梯房,玉城市的人民消费观念和经济能力又跟不上。只能缓一缓,过几年再说。

房地产开发,最怕就是资金链断裂。一块地放在那里就是一潭死水,推不出去就回收不了资金。银行的利息就是一大笔开销!邓启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又不能声张,让人家知道三巢公司资金紧张。做房产这几年,逐渐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打肿脸充胖子的事也要做,熬过一段时间就好。所以,邓启先有时和人家开玩笑就说,房地产是潮汐产业,一起一伏的,说好听就是刺激,说不好听就是随时有爬不起来的风险。好在预期是正向的,大家也不怕。苦守一段时间就过去了。但作为一个公司的掌舵人,却不能随波逐流,任由这艘大船起起伏伏,那样太危险了。必须有压舱石。他开始寻觅投资的新项目。

大家没有看错,邓启先在寻找新的项目。在资金困难的时候,有点反常理,不过,这就是生意。2000年后,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许多行业,家具、建材、建筑……无不欣欣向荣。口袋里有钱,预期又明朗,当然花钱就大方。邓启先决定还是在衣食住行这方面下功夫。住,已经在搞,但鸡蛋不能全放在同一个篮子,一定要想办法再找一个天塌下来都有钱赚的行业。行就是汽车,那是大投资,高科技,搞不了。衣服,不懂,做制衣厂应该在珠三角,那里才容易找工人。只能是食了,自己能看得懂,又不怕收不了钱。

当邓启先满怀信心地约温柏励和王家发两位合伙人来商议投资事宜的时候。王家发当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说:“现在新区那边拍的那块地还在长草,资金本来就吃紧,又开辟新战场,我不同意。”

大家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只剩李娜泡茶时,向壶里冲水的哗哗声。大家都不说话,事情就不好办。邓启先忽然笑着问:“李娜,在城里工作几年,回农村生活还能习惯吗?”

“哎呀……有什么不习惯,毕竟是在那里长大的。”李娜一边斟茶一边笑着说。

“农村晚上可没有宵夜吃哦。”

“你这样一说,倒也挺有道理。晚上出街,买杯东西饮还是城里方便。”

“深夜吃东西的人多不多?”

“挺多的,听说,凌晨三四点都有人吃东西。”

邓启先挺满意李娜的回答,转而对王家发说:“玉城市的饮食行业很发达……”

温柏励一直没有说话,吞云吐雾,不一会工夫就把李娜熏出了办公室。她最讨厌烟草味,偏偏王家发与温柏励烟瘾又特别大。她真的很佩服邓启先,稳如泰山地坐着,有时一坐就几个钟,没有半点意见。

“你意思是想做餐饮?”温柏励喝了一口茶,抬头问道。

“嗯嗯……投资不大,回报快。”邓启先点头道。

王家发想不通,快人快语地说:“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搞投资?即使餐饮好做又怎么样?快餐店?鸡碎咁多啲,值得吗?”

“做就要做大……”邓启先慢条斯理地说。

温柏励心里一颤,停下来,问道:“要做多大?”

“做酒店,饮食住宿一条龙。”

王家发受刺激得差点飙起来,他双手叉腰,烦躁地走来走去。皮鞋敲击地板的“嘚嘚”声频密急促。温柏励不吸烟了,开始喝茶。邓启先明白,两位大哥都担心资金跟不上,会拖垮房地产项目。现在是关键时刻,需要时间考虑,就让他们静静沉淀一下吧。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三个男人各有所思,茶壶里的水续了几次,谁也不出声。事关重大,甚至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不能不审慎。

“你这样狂飙,会不会走得太快了?”温柏励终于打破沉默,说出自己的顾虑。

王家发也激动地摁灭香烟,忙不迭地点头道:“我也觉得走得太快,万一有什么闪失,转圜的余地都没有。”

“两位大哥的顾虑我都明白,新区那边的路不通,暂时开发不了,而我们银行的利息每个月都要这个数……”邓启先伸出三根手指头说道。

“就是因为我们银行的利息是一笔拖不得的开销,我们才觉得没必要冒那么大的风险!”王家发恳切地说。

“我们可以把土拍剩下的钱还回去,省点利息。”温柏励说。

“即便是这样,银行的利息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邓启先脱口而出。

王家发重新坐下,摸出打火机想点烟,停在半空,又放了下来。最后恨恨地说:“那个云兴房地产公司法人代表是谁,我们找他去论理。霸着茅坑不拉粪,真不够意思。”

“是个女的,还很年轻。拍完地,想与她交流一下,没等大家散去,她就走了。挺高傲的。”温柏励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