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语无痕 作品

第430章 寒食禁忌(第3页)

天色完全暗下来时,母亲终于回来了,身上带着纸钱焚烧后的烟味。她一进门就盯着大门上的黄符看了许久,脸色阴晴不定。

"你去周阿婆家了?"母亲声音发紧。

杨洋点点头,把今天的经历简略说了,隐去了自己用电磁炉的事。母亲听完,立刻去厨房端出一碗冰冷的糯米,撒在门槛内外。

"今晚别出房门,听到什么动静都别应。"母亲说完,取出一把艾草挂在门楣上,又在他枕头下塞了枚铜钱。

夜深人静,杨洋躺在床上,耳边只有自己的心跳声。窗外偶尔传来树叶的沙沙声,除此之外一片死寂。他看了眼手机,电量莫名其妙地从百分之七十降到了百分之二十。

就在他即将入睡时,一阵轻微的刮擦声从门外传来,像是有人用指甲轻轻划过门板。杨洋浑身僵硬,盯着房门不敢动弹。刮擦声持续了几秒,突然停止。紧接着,他听见厨房传来"嗒"的一声——是电磁炉开关被按下的声音。

杨洋的血液几乎凝固。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拔掉了插头!

"啪",又是一声。然后是第三声。电磁炉的开关被反复按动,节奏越来越快,最后变成一连串疯狂的"啪啪"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杨洋用被子蒙住头,牙齿不受控制地打颤。不知过了多久,那声音终于停了。他刚要松口气,突然感到脚底的被子被轻轻拉扯了一下,仿佛有人站在床尾,用手指勾着被角。

"啊

!"杨洋惊叫一声,猛地坐起身。

屋内空无一人,房门紧闭。但床尾的被子确实皱了一块,像是被什么压过。他颤抖着打开手机电筒照向地面,顿时如坠冰窟——地板上有一串湿漉漉的脚印,从房门延伸到床尾,然后又折回门口。脚印很小,像是赤足的孩子留下的,但每只脚印中央都有一个奇怪的凹陷,仿佛走路的人脚底有个洞。

杨洋再也忍不住,冲出房门跑到母亲屋里。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己经点起了蜡烛。摇曳的烛光下,她的脸色惨白如纸。

"你用火了?"母亲首截了当地问。

杨洋羞愧地点头:"就...就煮了碗面..."

母亲长叹一声,从床头柜里取出一把剪刀,剪下杨洋一绺头发,又让他吐了口唾沫在一张黄纸上。她将头发和唾液包在纸里,走到院中烧掉。火光中,杨洋看见母亲嘴唇翕动,像是在念什么咒语。

后半夜,母子二人坐在堂屋守到天亮。期间屋外不时传来奇怪的声响——有时是树枝折断的声音,有时是轻微的脚步声,最可怕的是凌晨三点左右,他们清楚地听见有人在厨房翻找碗筷的声音,但当母亲壮着胆子去看时,厨房里一切如常,只是水缸里的水面微微荡漾,像是刚被搅动过。

黎明时分,鸡叫声终于响起。母亲如释重负地瘫坐在椅子上,额头布满冷汗。

"过去了。"她喃喃道,"它们没找到想要的,走了。"

杨洋想问"它们"是谁,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有些答案,或许不知道更好。

寒食节后的第三天是清明节。这一次,杨洋认真准备了祭品,跟着母亲去祖坟扫墓。他不再质疑那些看似迷信的规矩,而是学着母亲的样子,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个步骤——清理杂草,摆放供品,烧纸钱,磕头。

纸钱化为灰烬随风飘散,他抬头西望,只见远处山雾缭绕,近处杨柳依依,一派清明景象。但当他低头时,却看见自己刚刚烧过的纸灰上,赫然印着一个清晰的脚印,像是有人站在火堆中取走了什么。

杨洋没有告诉母亲这个发现。他只是默默地在坟前多磕了三个头,然后在心里暗暗发誓:从今往后,寒食节的禁忌,他一点都不会再逾越了。

回城的路上,杨洋收到主编的短信,催他尽快交稿。他望着车窗外飞逝的景色,想起周阿婆说过的话,想起那串诡异的脚印,想起厨房里疯狂的开关声。最终,他回复道:"寒食节的真相,或许不该被公开。"

有些传统之所以能延续千年,不是没有原因的。而那些原因,往往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恐怖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