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语无痕 作品

第514章 月下鬼友(第2页)

周正警惕地打量对方。这书生穿着古怪,像是古装戏里的打扮,但面相和善,不像坏人。

“我...我回娘家。”周正琼小声说,不敢透露太多。

书生点点头,似乎并不惊讶:“此路夜间多野兽,不甚安全。若娘子不嫌弃,在下可护送一程。”

周正琼犹豫了。深更半夜,陌生男子,怎能轻易相信?但看这书生眉目清正,不像歹人。而且自己确实害怕独行。

“那就...有劳先生了。”周正琼最终答应了。

书生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件披风:“夜深露重,娘子衣衫单薄,请披上这个吧。”

周正琼接过披风,惊讶地发现它质地精美,绣工细致,绝不是普通人家能有的。披上后,顿时感到一股暖意流遍全身,奇怪的是这披风并不厚重,却格外暖和。

两人一前一后走在山路上。书生提着灯笼走在前面,周正琼跟在后面。有趣的是,书生总能提前发现路上的碎石或坑洼,提醒周正琼避开。·3!0-1^b+o′o+k`..c!o-m*而且有灯笼照明,周正琼走起来顺利多了。

更让周正琼惊讶的是,这一路上,竟没遇到任何野兽。平时这山路夜间常有野狼出没,今晚却安静得出奇。

走着走着,周正琼渐渐放松下来,与书生攀谈起来。

“先生怎么深夜在此?”她问。

书生答:“访友归来,正好路过。”

“先生不是本地人吧?听口音不像。”

“在下确实不是本地人,来此...有些时日了。”书生的回答总是有些含糊。

周正琼觉得这书生谈吐文雅,知识渊博,说起什么事来都头头是道,不像普通乡下人。她不知不觉间,将自己的遭遇也说了出来——如何被丈夫虐待,如何逃出来回娘家。

书生静静听着,不时叹息一声,却并不惊讶,仿佛早己知道似的。

“世间竟有如此狠心之人。”书生摇头道,“娘子受苦了。”

周正琼苦笑:“也许这就是命吧。”

“命由己造,非天定。”书生轻声说,“娘子当为自己谋出路。”

说话间,石头村己经出现在眼前。周正琼惊讶地发现,这一路走来,竟比平时快了许多,而且一点也不觉得累。

到了村口,书生停下脚步:“既然娘子己到目的地,在下就告辞了。”

周正琼急忙问:“还不知先生尊姓大名?日后若有机会,定当报答。”

书生微微一笑:“萍水相逢,何必留名?娘子保重。”

说罢,书生转身离去,很快消失在夜色中。周正琼愣在原地,忽然想起披风还在自己身上,急忙追过去,却己经不见书生踪影。

周正琼的父母见到女儿深夜归来,又见她浑身是伤,顿时老泪纵横。母亲抱着她痛哭:“苦命的孩子啊,那周大勇真不是东西!”

父亲气得首跺脚:“明天我就去找他算账!”

周正琼连忙劝阻:“爹,您别去,他喝醉了六亲不认,会伤着您的。我就在家住几天,等他气消了再回去。”

其实周正琼根本不想回去。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长期住在娘家,嫂子肯定会有意见。

果然,第二天嫂子就拉长了脸,说话阴阳怪气:“哟,正琼回来了?怎么,大勇不要你了?我们这可没多余的口粮啊。”

周正琼默默忍受着,帮家里干活更卖力了。她白天上山砍柴,下地干活,晚上帮母亲做饭缝补,尽量不让嫂子挑出毛病。

然而三天后的夜里,周正琼正在院中晾衣服,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不远处的老槐树下——正是那夜护送她的书生。

周正琼又惊又喜,快步走过去:“先生怎么找到这里的?”

书生微笑:“路过此地,想起娘子家住这附近,便来看看。”他打量周宁琼,“娘子气色好些了。”

周正琼感激地说:“那夜多谢先生相助。还不知如何称呼?”

书生沉吟片刻:“在下姓文,单名一个‘渊’字。”

“文渊先生。”周正琼重复着,觉得这名字很是雅致。

文渊从袖中取出一个小瓷瓶:“这药膏对跌打损伤有奇效,娘子请收下。”

周正琼接过药瓶,心中暖流涌动。自从嫁人后,很少受到这般体贴的关怀。

那夜之后,文渊时常出现在石头村。有时是在黄昏时分,有时是在月光下。周正琼发现,文渊不仅衣着古怪,而且似乎只在夜间出现,白天从不来访。而且他总是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神出鬼没。

但周正琼并不害怕,反而期待与文渊的相见。他们常在村口的老槐树下

聊天,文渊知识渊博,周正琼则向他倾诉生活的苦闷。文渊总是耐心倾听,时而开导,时而建议。

有一次,周正琼忍不住问:“文先生,您到底是做什么的?为何总在夜间出行?”

文渊笑而不答,转而问:“娘子日后有何打算?总不能永远躲藏在娘家。”

周正琼黯然:“我也不知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或许这就是我的命。”

文渊摇头:“此言差矣。人生在世,当自主自强。娘子可曾想过离开周大勇,重新开始?”

周正琼吓了一跳:“这怎么行?嫁出去的女人,哪有离婚的道理?会被人笑话死的。”

“世人闲言碎语,何足挂齿?重要的是娘子自己的幸福。”文渊语气恳切。

周正琼低头不语。这些道理她何尝不懂,但真正做起来,谈何容易?

两个月转瞬即逝。周正琼的嫂子越来越不耐烦,明里暗里赶她走。周正琼知道,自己必须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