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语无痕 作品

第522章 稻草人不会说话(第3页)

他掏出来一看,是三个褪色的塑料胸牌,上面写着名字和年龄:李小明,9岁;张小红,8岁;王壮壮,10岁。2004年6月17日。

正是论坛帖子中提到的失踪日期。

小远的手开始发抖。他抬头看向稻草人没有脸的头颅,突然明白了什么。

这不是普通的稻草人。它在指示方向,在做标记,在提醒人们那些被遗忘的孩子。

那天下午,小远做了一件大胆的事。他等奶奶午睡后,偷偷拿走了家里的铁锹,沿着稻草人指示的方向,走向荒废的梯田。

最高一层的梯田中央,有一块明显松软的土地。小远开始挖掘,铁锹一次次插入泥土中。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但他不敢停下。

挖了约半米深,铁锹碰到了什么硬物

。小远跪下来用手刨土,渐渐露出一个生锈的铁盒。

盒子没上锁,他颤抖着打开。里面是一叠发黄的文件,最上面是一份工程报告:“关于梯田灌溉工程事故的初步调查”。

报告称,2004年6月17日,在抽取地下水时,意外打通了一个地下溶洞,三名在附近玩耍的孩子坠入其中。由于溶洞结构复杂,救援极其困难...

小远翻到最后一页,呼吸骤然停止。那是一份签名表,所有村民都在上面按了手印——同意放弃救援,孩子父母接受补偿金,对外统一宣称“孩子失踪”。

名单上有他爷爷奶奶的名字,有村长的名字,甚至有他现在在深圳的父母的名字。

小远瘫坐在地上,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父母这么多年不回来,为什么村里年轻人纷纷离开,为什么老人们对此讳莫如深。

他们不是去打工,他们是无法面对这个地方,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

黄昏时分,小远把盒子放回原处,填好土,默默回到村里。经过稻草人时,他停下脚步。

“你是为他们立的,对不对?”他轻声问。

没有脸的稻草人静默无声,但小远感觉它“听”见了。

那天夜里,小远的烧奇迹般退了。他睡得很沉,梦见三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在梯田上奔跑嬉戏,笑容灿烂。

第二天一早,全村人都震惊地发现:稻草人消失了。

原本立着稻草人的地方,现在插着三块小木牌,每块上面刻着一个名字——正是小远在胸牌上看到的那三个名字。

村长带着几个老人慌慌张张地拔掉了木牌,但恐慌己经在村里蔓延开来。

更奇怪的是,从那天起,村口的乌鸦再也不见了踪影。稻子长得异常茂盛,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垂下来,预示着多年来最好的收成。

但小远知道,有些东西永远改变了。

他常常站在村口,望着稻草人曾经立着的地方,想象那三个孩子的模样。有时他会觉得,稻草人不是消失了,而是终于完成了使命,去它该去的地方了。

一个月后,小远收到了父母寄来的信和汇款单。信上说他们今年春节一定回来,还说要带他去深圳上学。

小远把汇款单塞进抽屉,没有回信。

傍晚时分,他独自走到荒梯田,在那三个孩子可能长眠的地方放了三个野花编的花环。

回村的路上,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在经过村口时,他恍惚看见一个模糊的影子立在那里,没有脸,但微微点头示意。

小远没有害怕,反而感到一丝安慰。

他明白,有些事情不会被永远埋葬,就像稻谷总会破土而出,就像真相终会找到方式被人知晓。

当晚,小远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首诗《稻草人不会说话》:

村口的稻草人不见了

只剩下半根木桩

歪斜地插在泥土里

像谁没写完的标点

三个书包还挂在教室墙上

灰尘慢慢盖住名字

最调皮的那个橡皮

还欠着半块没还

田埂上的野莓熟了一年又一年

再没人踮脚去摘

蚂蚁爬过水泥缝

搬走了最后半粒糖纸

新修的公路通到云里

大巴车吞掉许多背影

黄昏拉长电线杆的影子

像三个孩子并排躺着看云

地下河的流水声

夜夜在枕边响起

他们永远留在了九岁

等着谁来找弹珠

稻草人不会说话

它只是站着…站着…

首到自己也变成泥土

陪着那些没长大的春天

蒲公英飞过荒田时

轻轻喊了声:放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