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痕雪鉴 作品

第70章 灯下之名(第3页)

而在最深处,一具尸骸端坐于石台之上,身披残破红袍,头戴半焦的渔灯冠,双目被火焰吞噬,只剩黑洞般的空洞。

是许照山。

宋昭屏住呼吸,强压心头震荡,掏出便携式检测仪靠近尸身。

红外热成像显示体腔无余温,碳化程度符合三日前焚尸特征。

颈骨断裂处有锐器切割痕迹——不是自我燃烧,是先杀后焚,伪装成仪式性殉道。

可若许照山已死,那监控回溯中轮椅上的身影是谁?

海上传来的“渡魂”节拍又是谁在敲击?

他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墙壁。

最后一行刻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原本应是“守灯千年,魂归故里”的结语,却被利刃狠狠划去,取而代之的是几道深陷石中的新痕:

“若灯照不公,宁为断灯人。”

字迹刚劲,像是用尽最后一口气刻下,带着愤怒与决裂。

宋昭瞳孔微缩。这不是许照山的笔迹。

有人替他死了。有人替他完成了这场“献祭”的表演。

他忽然意识到,整座祠堂的布局——方位、朝向、地窖深浅——竟与古籍《江城志·祭祀篇》中记载的“替身葬仪”完全吻合。

苏晚曾提过,旧时邪祀为避劫数,会以“灯奴”中最忠顺者代主赴死,燃其魂以乱天机。

许照山根本没打算逃。

他要的,是让所有人相信他已经死去,从此遁入暗影,成为真正无形的“灯心”。

宋昭缓缓合上石板,重新覆土。

动作平静,内心却如潮翻涌。

他不再急于上报,而是将现场照片加密存入离线硬盘。

他知道,此刻任何信息外泄,都可能惊动那个藏在死亡背后的影子。

六点零五分,归程高速。

车载电台毫无征兆地自动开启,沙沙杂音后,一段古老乐声流淌而出——清越的笛音,伴着铜铃轻摇,是林素娥年轻时跳灯舞的配乐。

宋昭本欲关闭,却在旋律第三小节时猛然一怔。

那节奏……三短,两长,一停顿。

正是账册“灯语”的起始节拍!

他手指无意识地在方向盘上敲击,跟着哼出一句调子。

越听越惊——整首曲子,竟是用“灯语”编码写成的密文!

每一拍都对应一组坐标或编号,而副歌部分的变奏,极可能指向海外总舵的联络暗号。

他猛地踩下刹车,轮胎在路面划出刺耳长痕。

后视镜中,夕阳如血浸透天际,而在远处山峦之间,一点微弱渔火悄然亮起,忽明忽暗,仿佛在回应这首未尽的歌。

宋昭凝视那火光,声音低得几不可闻:

“许照山没死……他在用别人的命,唱自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