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痕雪鉴 作品

第75章 证人不在名单上(第3页)

储物柜区在便利店残骸后方,二十个铁皮柜排列如墓碑。

多数门锁锈死,唯有第七号柜背面,一道新鲜划痕斜切入漆面,像是用钥匙或刀尖仓促留下。

宋昭蹲下,指尖轻触那道刻痕。

刹那,金色纹路自瞳孔边缘浮现,如熔金流淌。

——画面晃动。

昏黄应急灯下,小刘蹲在柜前,手抖得几乎打不开锁。

他塞进一只黑色u盘,迅速合上柜门。

下一秒,他猛然抬头,瞳孔收缩,嘴唇微张,却没发出声音。

镜头外,脚步声由远及近,沉稳、规律,带着皮鞋叩击水泥地的压迫感。

“……宋警官……只有他能看见……”回溯中,小刘的嘴唇无声开合,像是在重复录音里的遗言。

0.8秒后,画面崩解。

宋昭猛地抽手,头痛如凿,视野边缘泛起灰雾。

他靠住墙壁,缓了三秒,才从工具包取出撬棍。

铁皮柜板应声弹开,夹层中,那枚u盘静静躺着,表面无标识,仅有一道细微指纹划痕。

插入随身读取器,屏幕亮起:一段未加密的监控备份文件,时间戳为2021年12月3日凌晨4:17。

画面中,实验室无菌区,一名身穿白大褂的男子背对镜头,剪刀精准剪开封存毒物样本的铅封袋。

他动作熟练,甚至带着某种仪式感。

镜头微微晃动——是小刘藏在通风口的备用摄像头拍下的。

那人转身瞬间,口罩滑落一角。

宋昭瞳孔骤缩。

是物证科副主任,陈默的亲信,周明远的“清道夫”——程远。

他将u盘收好,四周寂静得诡异。

风穿过破顶棚,发出呜咽般的哨音。

他知道,这段视频足以撕开证据链的第一道口子,但它太干净了,干净得不像逃亡者能留下的东西。

小刘不是单纯藏证据。

他在布局。

而“老地方”……还未浮现。

十三点零七分,返程途中。

车载电台突然自动开启,一段旋律流淌而出——电子节拍混着民俗鼓点,节奏诡异地熟悉。

宋昭手指一顿。

是“灯舞”曲。

三个月前,他在“灯奴”案卷中见过一段地下拳场暗号记录:林浩宇的安保系统以“灯语”传递指令,红闪为杀,绿闪为撤,而这段旋律,正是启动“清场程序”的前奏。

可这台车,从未存储过这首歌。

他猛然意识到——小刘说的“老地方”,不是物理坐标。

是记忆坐标。

三年前“毒 - 047”案发当晚,他值夜班,曾在实验室休息室听

过这首曲子。

当时小刘端着咖啡进来,随口说:“这歌是开发区拆迁办年会的表演节目,怪瘆人,但上头喜欢。”

而那间休息室,如今早已随旧楼爆破,化为尘埃。

可若“老地方”是记忆的锚点呢?

他猛打方向盘,轮胎摩擦地面发出尖啸。

就在此时,前方路口,一辆纯白殡葬车缓缓驶过,车尾贴着烫金徽标——

“林浩宇慈善基金会·生命归途护送服务”。

车窗贴膜了,看不见内部。但宋昭知道,那不是运尸。

是“送活人入葬”。

他们不需要杀人。

只要让小刘“自愿”签署精神鉴定书,被“合法”送进封闭疗养院,从此人间蒸发。

他的指节攥紧方向盘,冷汗滑过太阳穴。

有些证据,活着比死了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