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白三叔卖肉(第2页)
…………………………………………………
白三叔坐在平车上,赶着一匹小母马,身边是抱着枪的彦文。
平车上铺了个苇席,上面放着两头收拾好的猪,以及刀子,斧子,一捆稻草和一杆秤。
父子俩一边赶路,一边说起了给彦文说亲的事儿。
彦文今年已经二十一了,差一年才到法定结婚年龄。可是放到农村地区,这就是妥妥的大龄青年了,别人家里条件好的,十六七岁就成亲的多了去了。
屯子里小闺女少,公社小闺女也不多,北大荒就这点不好,随着大量的知青到来,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说亲越来越难了。
不是说彩礼要的多,也不是说屯子里好青年就不如知青,而是小姑娘们的选择多了,自然眼光和要求就高了。
白家在屯子里的条件还可以,就这彦文彦武也为难娶媳妇。
上次白三叔托公社孩子他表姑说了个姑娘,人家姑娘说要白家另起个院子再见面,不然就没有说其他的必要了。
屯子里另起院子就是单过的意思,这在头两年,小辈儿提出这个要求可是大逆不道的事儿,哪有长辈健在就分家的?
更别提还是一个面都没见过,都不算未来儿媳妇的外人提出的了。
可分家不分家都另起院子分开过日子的,这两年却习以为常了。
年轻人都想有个自己的空间,如今条件好了,不愿意再和父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同一张炕上。
再说了,和婆婆小姑子整日里生活在一起,连个退让一步、躲着生闷气的地方都没有,勺子难免碰锅沿儿,吵嘴斗气是难免的事儿。
有时候闹的老爷们儿心烦了,两口子干仗的也不是没有。
东北这边地广人稀,即便是涌入很多知青也同样地广人稀。
这里不缺地,也不缺盖房子的木料,唯一欠缺的就是燃料。
每年冬天维持一座木刻楞的温暖都需要海量的木材,多盖一座木刻楞,就需要耗费更多的体力和精力。
奈何时事不同了,移风易俗在所难免,形势比人强,总不好真让儿子打光棍吧?
白三叔是这么想的——打几头野猪,卖了钱直接摆出来,意思是我家不缺钱,就是想快点给孩子们办喜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