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大七品叶(第2页)

白三叔放下了炉果和酒,客气了几句,说起了放山抬参的事儿。

既然路平安让自家挣够了给孩子说亲的钱,那么自己答应的事儿也不能反悔,现在轮着他们和路平安一起去放山了。

按照过去老参帮的规矩,临时组成的采参队伍也要有组织又有纪律,得有领头的。

放山的发起人是路平安,由他领头,他就是把头,也叫头棍。

白家包了后勤,白三爷就是端锅的。

此外还需要有个边棍,也就是有经验的实际带队人,他负责压着速度,控制好放山队伍的方向、间距,是把头的得力助手。

可几个青年人都没有抬过参,没有经验,只能让白三叔顶上了。

队伍小了咋都好办,分工也不用那么明确了,谁会干什么就干什么,往往需要身兼数职。

商量好明日进山的安排,白三叔就赶快回家补觉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几个小青年早早的起床,莽子和吴大伟、罗家栋也加入了队伍。

他们仨是跟着凑热闹的,吴大伟和罗家栋都没见过放山抬参,都想见识见识怎么寻找人参的。

吴大伟说:"艺多不压身,万一哪天需要用钱了,进山抬它几根大棒槌,不就啥都有了?"

罗家栋跟着起哄:"嗯呐,说不定我未来娶媳妇的钱都要从这上面出了。"

莽子更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嘿嘿,俺师傅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俺要抬个百年老山参孝敬师傅,让他好好补补,也好早日给俺找个漂亮师娘。"

路平安刚开始还很高兴,仔细一琢磨,哎呦我去?这是点我呢?

合着我补不好身体就娶不上媳妇儿了?还是笑话我娶了媳妇儿也没用?

一行人带着干粮水壶,白三爷还让彦武背了锯子绳子、一口小铁锅和一些调料。

今天他们不走远,算是练兵,顺便搭建前进基地,晚上还回屯子住。

一行人天还没亮就钻进了西边大林子,一边走,白三爷一边给大家讲起了规矩。

进了山不能提人参俩字儿,要说棒槌,要不然人参娃娃听到了,就知道是要来找它呢,遁地就跑了。

也不能坐木桩子,别看到林子里有个大木桩子,正好坐上去歇歇脚。

这不行,林子里的大木桩子是山神爷的座位,跑山人坐了要倒霉的。

还有,遇见蛇了不能指,更不能打,要拿索拨棍轻轻的把蛇请走。

放山时不能脱离队伍,要跟着边棍的速度,隔两米五左右,沿着山势往前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