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战后红利
战争结束后的第三个月,那片曾被鲜血与烈火浸染的地狱战场,如今被人类的工程师们赋予了一个沉重而又充满敬畏的名字——“青铜坟场”。+飕¢飕_小¨税,惘* \已\发*布*罪.新^璋¢劫·
这里是卡萨尔帝国数万年征伐荣耀的终点,是六百万精锐战士最后的乱葬之地。
但对于胜利者而言,这里更是人类文明迈向新纪元、最丰饶的知识矿山。
宇宙以最残酷的方式,为人类献上了一份厚礼。
数千艘巨大的、如同深海巨兽般的拾荒者无人工程舰,在这片广袤无垠的残骸带中,进行着一场长达数月的、细致入微的“考古”工作。
它们并非粗暴地打捞,而是像一群最严谨的文物修复师,用激光扫描仪和引力场固定器,
将那些在战争中扭曲、断裂的卡萨尔战舰残骸,从最微小的碎片到长达数公里的舰体龙骨,都小心翼翼地从黑暗中托起。
更小型的、被工程师们戏称为“清道夫”的无人机群,则像勤劳的工蜂,它们的任务更加精细。
它们成群结队地穿梭于巨大的残骸之间,用高精度的磁力吸附臂,收集那些在爆炸中西散纷飞、却同样蕴含着无价之秘的符文核心碎片。
每一块碎片的位置、状态、以及周围的能量残留,都会被精确记录,汇入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为日后的逆向工程提供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每一块被打捞上来的装甲板,每一个熄灭的能量核心,每一段破损的能量管线,都会被立刻装入密封的运输舱,
送往位于月球轨道上、一座专门为此而紧急扩建的巨型实验室——“锻炉”空间站。
这里,己经汇聚了全球最顶尖的物理学家、材料学家、符文工程师和信息论专家。
在战争的巨大压力和胜利的空前机遇面前,国界与偏见早己消弭,人类的智慧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凝聚在了一起。
这里没有昼夜之分,只有无尽的探索和一次又一次颠覆认知的惊人发现。
在“锻炉”空间站的A-1号核心实验室里,气氛庄重得如同教堂。+2¨3·d·a¨w¨e_n.x~u.e~.!c-o`m\
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物理学泰斗,克劳斯·里希特教授,正隔着一层厚厚的能量观察窗,痴迷地看着实验室中央的全息投影。
他的白发有些凌乱,眼中布满了血丝,但那双深陷的眼窝里,却燃烧着孩童般的好奇与狂热。
投影中,一个从卡萨尔主力舰“铁颚碾碎者”号上完整拆解下来的符文引擎核心,正被无形的能量场层层剥离,如同在进行一场最高精度的外科手术。
“不可思议……这简首就是一件……野蛮的艺术品。”里希特教授喃喃自语,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与人类设计的、追求极致对称与能量效率的“普罗米修斯”级引擎不同,
眼前这个卡萨尔造物,充满了原始、混乱、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力量感。
它的符文结构,像一团胡乱缠绕的毛线球,充满了大量的冗余和看似毫无意义的无效回路。
根据伏羲的初步计算,其能量利用效率,甚至不到人类现有引擎的百分之十,大部分能量都在传导过程中,以热能和空间涟漪的形式被浪费掉了。
“但看这里,”里希特教授的手指,指向了引擎核心那最内层、由某种暗红色未知晶体制成的稳定器,
“这才是他们真正的天才之处。”
全息投影随之放大,稳定器的细节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