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完结遥遥无期(第2页)
倘若将这些铺垫全部删掉,书中那些令人震撼的转折,或许就无法给读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可如何进行删改,孙晓自己也犹豫不决。
如果直接让人物爆发,那些与爆点紧密相关的剧情,可能会因为铺垫不足,在读者心中停留的时间过短,进而影响整个剧情线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毕竟,《英雄志》后期那些震撼人心的大转折,其强大的爆发力,正是建立在‘相关线索在读者心中长久萦绕’的基础之上。
从戏剧理论的角度来看,《英雄志》断更之处其实已经违背了相关原则。
戏剧理论强调,冲突双方的力量应保持相对对等,当力量对比分出胜负时,故事也该迎来大结局。
即便是《窦娥冤》这样的经典之作,主角窦娥的精神力量也能与世俗的强暴势力相抗衡。
《英雄志》在创作过程中,存在一种明显的路径依赖。
前期,孙晓确实借鉴了《窦娥冤》的写法,用人物强大的精神力量去抗衡外界的强大压力。
然而,当故事发展到需要掀起革命的关键时刻,他依然延续了这种‘用不屈意志抗衡强权’的思路,着重刻画敌人的强大,以及卢云坚韧不拔的品质,将这一对矛盾冲突不断放大。
但问题在于,调和派的力量,即便算上伍定远,依然显得太过弱小。
卢云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能力与杨肃观、秦仲海形成真正的对立。
可作者却人为地切断了悲剧发生的可能性,一味地渲染所谓的‘圣光’,让故事的发展略显突兀。
《英雄志》后期的对峙,代表着三个不同群体的激烈碰撞。
按照常理,这种情况本应是小说刚刚完成铺垫,即将进入精彩高潮的阶段。
杨肃观代表着朝堂的权威,秦仲海代表着苍生的利益,两者之间的对峙规模宏大、意义深远。
而卢云作为调和派的代表,他的处境其实早已通过伍定远的遭遇展现得淋漓尽致。
卢云既然在故事中成为一个被世人遗忘的人,那么他又如何能实现‘王者归来’呢?
没有众人的拥护和呼唤,又怎能称得上王者呢?
《英雄志》存在的一个主要硬伤,在于第二幕缺乏完整性。
秦霸先从意气风发到为苍生祭天的故事,却堪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