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 吓唬(第2页)
后来回颍川,三人也是结伴回来的,并被一起打包捉来了始皇身边。
赵俨想起来自己在荆州时还结识过荀攸,虽然双
方关系没有那么好,但有荀彧这层关系在,也不是不能拉拢。
荀攸来了之后才知道他叔父荀彧没留在洛阳,而是继续担任兖州的官职。
虽然是被骗来的,不过问题不大。
荀攸直接提议:
“曹操已经拿下徐州了,不可让其一人占据两州之地。主公既已许诺将兖州还给曹操,不如干脆将我叔父封为兖州刺史。”
言下之意荀彧和曹操是一伙的,兖州刺史交给荀彧担任,也算是变相地还给了曹操,他们不曾食言。
至于之后曹操会不会因此对荀彧生出什么猜忌来,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戏志才已经跟着秦正跑了,难保荀彧是不是也改投了他主。倘若曹操对荀彧不够信任,此举就是阳谋离间。
众人不由侧目:
“公达,那可是你亲叔父。”
荀攸老神在在:
“我这是为叔父好,叔父跟着那曹孟德能有什么前途?自然还是得早日入主公麾下为妙。”
他家叔父就是太重感情了,对曹操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不肯背弃曹操而去。所以不如让曹操先伤他的心,这样才能把人拉拢过来。
荀攸认为,家族选择多方押宝的行为算不上错。但前提是各方诸侯实力相当,无法确定最后花落谁家。
如今眼看着秦正不可能输,那当然应该在秦正身边多下注,而不是到处留后手、反而惹得秦正不满。
始皇最终采纳了荀攸的建议。
于是很快,荀彧和曹操分别领了兖州和徐州的刺史之职。他们私底下怎么交流的,洛阳这里就没多管了。
现在摆在面前最要紧的是蝗灾。
今年春季曹操亲眷遭受陶谦部下的袭击,随后初夏时节曹操就出征了。这期间三辅之地大旱,自四月至七月都无雨。
三辅之地就是直隶西部。
因为三个月的大旱,粮食产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越是接近秋季的时候,庶民家中越没有余粮,前一年的存粮基本消耗殆尽。大家都等着新一年的粮食补上,结果一场大旱化为乌有。
而且夏季的大旱一般携带着高温,导致三辅之地的黎庶连进山找吃的都很困难。树木枯晒而死,旱灾发生之地又是自然环境不太好的黄土高原西部。
总之重重困境叠加,在历史上就出现了“人相食啖,白骨委积”的惨状。
当时郭李当政,他们手中握着郿坞大量存粮,可是指望他们救灾那是做梦。郭李只会自己掌控着粮草,绝不分出一丝一毫。
三辅的旱灾带来的恶劣影响是深远的。
不仅是当地人口锐减,还引发了遮天蔽日的蝗灾。蝗虫群自西部高原而下,一路侵袭了直隶、兖州、冀州等地。
当时曹操正和吕布对峙,结果遭遇蝗虫入侵,不得不暂时止战。
但汉末的灾害远不止于此。
第二年各地接着大旱,因而第三年又出现蝗灾。而且这一年还遭遇了汉水洪涝,江淮地区的庶民开始被迫吃人。
幸好在这之后,类似的灾害就十多年不曾再现。顶多出现一点天象上的异常,像是日食之类的,对百姓倒是没什么影响。
直到建安十四年荆州地震,又拉开了新一波的灾害序幕。
始皇奉迎天子时正是八月初,他接手朝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三辅赈灾。
当地已经没了能吃的东西,再不赈灾就真的要“人相食啖”了。而且这里也不需要他们赈多久,九月份桑复生椹,大家就有东西吃了。
除却赈灾之外,还得安排人除蝗。不然放着不管,蝗虫跑出去要祸害各郡庄稼。
直隶忙得不可开交。
郭嘉拿着三辅桑树重新结果的奏报,表情十分诧异。那边情况都严重到无物可吃,桑树居然没枯死,还能结果,实在是非常离奇。
他看看扶苏:
“嘉记得,梓桑原名似乎是扶胥?”
郭嘉和荀彧关系要好,很多内部消息他都知道。比如秦氏父子是公子高后人,再比如秦梓桑原名是秦扶胥,而不是现在用的秦胥。
扶苏一听就知道这家伙要说什么:
“就算我的名字是桑树,桑树结果和我也没关系。”
他没那个本事干扰树木的生长。
郭嘉不赞同这个说法:
“主公才下令赈灾,不出一个月,桑树就结果了,这能是巧合吗?”
扶苏:不然呢?还能是我阿父做法让桑树结果的?
扶苏提醒他,这里是洛阳,不是五斗米教这类的迷信邪-教场所。
郭嘉意味深长:
“秦正与秦扶胥,殊不知许是先祖显灵降世呢?”
倘若人死可以复生,那么重归阳世的老祖宗有点独特的神仙本事,也是很合理的。
扶苏微笑:
“若真如此,那倒是件好事了。祖父给我与父亲如此起名,确实饱含期许。可惜我为人懒散柔弱,远不如昔年那位长公子。”
扶苏可不怕露馅,本位面的公子扶苏是个坚毅刚勇的汉子,与他堪称大不相同。
郭嘉露出了遗憾的表情:
“唉,嘉还以为世间真有神异之事呢。”
谁不想见识一下始皇帝的风采?可惜生错了时代,晚生了四百年啊!
郭嘉也就是心血来潮试探一下,毕竟桑树生果确实太离奇了。加上又有秦氏父子的情况在,脑洞大开一下就忍不住多想。
但理智也告诉郭嘉,这都是想多了。
别的不说,如果秦正父子真是那对历史上出名的皇家父子,那秦信他们呢?秦信这本事总不会是李信吧?那就得是韩信了。
可韩信是汉室的开国功臣,又不是他们大秦的。除非死后韩信和老刘家闹掰了,扭头去投靠了秦始皇。
郭嘉琢磨了一下,觉得也不是不可能。但没道理只有秦始皇能回阳世,刘邦他们不行,汉高祖应该不会眼睁睁看着始皇帝推翻大汉重建大秦。
不过有一点郭嘉是确信的。
——主公回头有机会篡汉了,肯定会选择建立秦朝
。到时候他们这群帮忙反汉复秦的家伙()?(),
也不知道会不会遭到天下人唾骂。
毕竟新建一个王朝和复辟前朝?[(.)]???*?*??()?(),
那可不是一个概念。
为了不挨骂()?(),
只能尽量把国家治理得更好一些。做出了实绩()?(),
别人就没底气骂他们了。
因为蝗灾即将到来的缘故,中央加快了废除州牧制度的推进。
这实际上是在逼迫益州反叛,而益州如今的州牧刘璋确实人比较傻。服气刘璋的人也不多,他刚上位,甘宁等人就发兵进攻他了。
还有汉中的张鲁,也是骄纵不听号令,和刘璋打擂台。而后益州就陷入了内乱,给了外部可乘之机。
如今裁撤州牧的政令下来,本就压不住手下人的刘璋处境越发艰难。大家更不服他的管教,益州提前乱了起来。
始皇让韩信等人秘密屯兵在入蜀的要道附近,只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就可以出兵,收复益州了。
明年还有旱灾,后年又生蝗灾。最迟也要在后年之前拿下益州,总不能全靠直隶的粮食来进行赈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同一时间,扶苏想办法说服了太傅不要拘着刘协不许出门。
扶苏劝说道:
“如今民生多艰,陛下正要多看看民情才知天下乱象,更有进学的动力。”
给刘协一点责任感,培养他的爱民之心。而不是光拿祖宗之类的东西压他,或许小孩子就愿意主动学习了。
太傅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便同意下来。于是扶苏接连几天带着刘协出门,去看看底层庶民都在过什么日子。
刘协大受震撼:
“朕常听先生们说万民苦矣,又说董贼等人荒淫无道,未成想他们将天子脚下也糟蹋成了这副模样。”
天子脚下本来该是日子过的最好的,结果如今这边的难民比地方上更多。也难怪诸侯坐大,毕竟换他是难民他也往地方上跑。
直隶无人,十室九空。没有人,就越发衰败下去。反倒是地方,人多富足,欣欣向荣。
刘协于是大受刺激,发誓要好好学习,哪怕是为了天下百姓也不能放弃。
扶苏只含笑看着学渣刘协宣布自己的决心,并不担忧对方就此奋发图强。他接连几天带刘协出来可不是真的为了刘协好,而是另有所图。
今日再度出门,终于让他等到了。
扶苏看着天边密密麻麻飞来的虫群,立刻指给刘协看:
“陛下!蝗虫来了!”
刘协一愣,就被扶苏推进了马车之中,将车门车窗锁死。其他人和马匹也纷纷躲入周围的建筑内,关紧门窗,避免蝗虫进入。
蝗虫可能会过境的消息,官府早就传达下去了,周围的庶民发现不对的第一时间也立刻进屋躲避。
大家已经提前将粮食收了下来,损失倒是不大。只要人能及时躲避,应该也不会出现受伤死亡的事件。
刘协呆愣愣地坐在装了琉璃窗的马车之中,隔着窗户看那铺天盖地的虫群路过。琉璃上一度爬满了黄黑色的蝗虫,看得人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