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 乱作一团(第3页)
出发时不过一千人,抵达目的地后一点人数,已经五六千了。
接下来孙策要逐步攻克江东城池,有蒙英带着天子密诏协助,不少郡县直接就放弃了抵抗。
江东地带还是有那么几个忠臣的,虽然不多就是了。
与此同时。
直隶收到了蒙英的回信,诉说了袁术的种种恶行。
蒙英在信中写到,前两年朝廷曾经派遣先太傅马日磾前去袁术处宣旨,不成想被袁术扣押了。马日磾不肯臣服,软禁两年后在寿春生生呕血而亡。
朝廷只知马日磾去了寿春就没再回太傅是要留下为他效力才不肯离开的。
几月前马日磾身死,朝中就新立了一个太傅。未成想马日磾竟有此遭遇,可见袁术确实一点都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始皇看着蒙英罗列的一桩桩一件件,认为这些还不够。
始皇看向儿子:
“朕记得,袁术曾僭越称帝?”
扶苏回忆了一下:
“这是两年后的事情了。”
过几日翻年,就是公元195年。原本历史上196年会改元建安,而建安二年,也就是197年,袁术才会因手握传国玉玺选择称帝。
如今刘协有意在几日后的正月改元,用以纪念他终于亲政,不再受人钳制。
不出意外,他会改元“中兴”,彻底背离历史发展。
——虽然这个献帝中兴日后可能会成为一个笑话。
此刻,始皇认为两年太长了:
“袁术如今彻底得罪了朝廷,只能和朝廷彻底撕破脸皮。但他也能将矛头对准朕,将朕打为乱臣贼子,如此便不算是在与朝廷作对。”
比如之前扣押马日磾的时候,因为是郭李当政,他就可以说自己不是在扣押朝廷太傅,而是从郭李手中解救重臣。
哪怕没人信这个鬼话,可它确实也是一个能扯的虎皮。
所以要彻底把袁术压下去,就得让他做出真真切切对皇帝不敬的事。比如,僭越称帝。
扶苏明白父亲的意思:
“袁术没了别的路能走,若是此时得到传国玉玺的话,他只会认为这是天命在他。恰在他和朝廷闹翻的时候玉玺到手,岂不是上天也觉得他才应该代汉而立?”
那么,玉玺现在在谁手里呢?
史书说袁术听闻孙坚拿到了传国玉玺,于是拘捕了孙坚的妻子,从她手中抢夺了玉玺。之后几年一直想自立,但都没有付出行动,直到建安二年才正式称帝,可见玉玺其实一直在他手里。
前一年,正逢汉献帝逃出关中。
他先被韩暹、杨奉护送回洛阳,结果韩暹居功自傲,胡作非为,给了曹操讨伐他们的借口。
曹操击败了他们,将献帝护送去许县,期间又遭遇了韩暹二人的追击。二人不敌曹操,奔逃去投奔了袁术。
因为他们两个曾经有护送陛下东归的功劳在,也能勉强称一句忠臣。他们和曹操的争夺难说谁忠谁奸,袁术便借此将曹操打为逆贼,顺便否认了小皇帝的正统性。
同时也因看到了小皇帝有多废物,被一群人当香饽饽抢来抢去。袁术就觉得汉室已经没救了,正是代汉自立的好时机,于是于次年选择称帝。
在这个过程中,玉玺只是个借口。
不过如今,始皇可以让玉玺成为主因。
既然玉玺已经在袁术手里了,那他们只要给袁术一个提醒,让对方想起玉玺的存在就好了。
扶苏便去寻了刘协:
“陛下,蒙将军此去扬州,寻到了传国玉玺的下落。”
刘协大喜:
“果真如此?那玉玺现在何处?”
扶苏叹气:
“玉玺原被忠臣孙坚寻得,预备择机归还朝廷。不成想遭奸贼袁术所窃,如今袁术拒不肯还。”
刘协之前刚收到袁绍乖乖送粮的消息,正是觉得天下诸侯虽然拥兵自重,但大部分还是很尊敬自己的时候。
陡然遇到一个特别不给他面子的袁术,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随后扶苏提议可以先下令让袁术归还玉玺,若对方不从,便可号令群雄讨伐此等乱臣贼子。
刘协想到袁绍等人的乖顺,认为梓桑说的有道理。如果袁术真的这么不识趣,他的爱卿们肯定愿意替他讨逆。
几日后的正月初一,刘协主持祭天。
同时趁着这个大日子,刘协宣布了几件大事。一是改元中兴,二是讨要玉玺。
两个爆炸消息一并被传遍各州,一下子炸翻了所有人。重点是后者,传国玉玺居然在袁术手里!
袁术收到消息先是一惊,而后突然咂摸出了点味道来。
小皇帝手里没玉玺!
没玉玺的能是什么正经皇帝?!
反观自己,手握玉玺,上刻昔年秦丞相李斯亲篆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什么叫受命于天?就是说他袁术受上天眷顾,老天爷也觉得该他当皇帝!
袁术立刻召集众人商议,要不趁此机会直接称帝算了。
袁术振振有词:
“当初秦朝政局混乱,天下群雄起义,最终由智勇兼备之人夺得天下。如今局势和那秦末又有什么区别?当立者自该是我!”
众人:……
而后力排众议,一意孤行,选择了就此称帝建号。
潜伏在袁术身边的内应将他的话传回了直隶,送到始皇和扶苏案前。
始皇看完:……
扶苏看完:……
扶苏微笑着对父亲说道:
“该让刘季来看看这番话的。”
自己不高兴的时候,就得随机抓一个臣子来,让他们更不高兴一下。
始皇设想了一下刘季看完之后的反应,到底还是对自家肱股之臣的怜惜占了上风。汉高祖刘邦干的事情,已经让刘季背了很多锅了,还是不要再欺负他了。
下回见到汉高祖本人一并算账就是。
袁术已经称帝,那就用不着朝廷做什么了。根本无需皇帝号召,缓过劲来得到兖州支持的曹操第一个调头去打袁术。
曹操坐拥徐州和兖州,徐州就在扬州隔壁,此时不打更待何时?正好他连年征战府库亏空,可以去抢一波扬州回血。
袁绍离得远,对此十分扼腕。
这么远想打扬州都打不了,他倒是想借道呢,但荀彧拒绝了他借道的请求。谁知道袁绍过去是打袁术的,还是打兖州的,兖州也是一块肥肉。
因有了共同的敌人袁术,曹操和袁绍、荀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暂且引而不发,先把袁术打了再说。
袁绍打不到袁术,干脆把目标放到了豫州上面。
豫州如今正乱着,刘备这个曾经被表为豫州刺史的人趁机跑去了豫州,试图收复此地。袁绍当然不愿意给他这个机会,干脆借道直隶,绕开兖州去进攻豫州了。
刘备没能捞到徐州,但他到了豫州还是挺受欢迎的。豫州前几年遭受袁术的横征暴敛,大家日子难过,听闻刘使君仁德,想来他当州牧一定比旁人更合适。
眨眼间,各地就又换了目标开战。
中兴元年也是一个不太平的年。
刘协被这波谲云诡的局势弄懵了,不明白他的爱卿们怎么又打起来了。
尤其是袁绍,为什么莫名其妙隔着兖州也要跑去打汉室宗亲刘备?
扶苏叹着气解释:
“袁本初有吞并一方的野心,只青州和冀州并不能叫他满足,自然会打上豫州的主意。”
刘协有些迟疑:
“可那刘备身上的豫州刺史,也是诸侯自封啊。”
自己这个皇帝还没说要让谁当豫州刺史呢,这群人倒是抢得欢。刘协回过味来了,袁绍是不是也不把他放在眼里?
扶苏说这样也好:
“袁绍野心勃勃,正可消耗他的兵力。等到他们两败俱伤,陛下就可重新任命一个刺史过去了。”
刘协恍然:
“也对,那就这样吧!”
言语间完全没觉得让刘备也成为两败俱伤之一有什么问题,汉室宗亲怎么了?汉室宗亲也不一定是向着他的,伤了就伤了。
东边的热闹,西边是凑不上了。
刘表心里有点不高兴,这一天天的怎么都是事?袁术什么时候闹腾不行非要这个时候闹,他的兵力还牵制在益州出不了,都不能分一杯羹。
扬州这块肥肉谁不想要呢?
不过想想益州也是块大肥肉,刘表又舒坦了一些。
他是舒坦了,益州的刘璋不舒坦。
刘璋本来是想消耗掉直隶兵力,才提出让直隶派兵支援的。结果小皇帝倒好,自己不派人,让刘表替他出征。
这下好了,直隶那边毫发无伤,自己这头却要提防兵强马壮的荆州兵。偏偏人家是拿着朝堂诏令入益州的,刘璋还不能不管不顾地把人轰出去。
刘璋忍了又忍,才没和来者不善的刘表打起来。
他在部下的建议下,引着荆州兵当马前卒,替他们应对各地叛乱,妄图借此消耗掉双方的有生力量。
可惜刘表也不傻,故意和他推脱。两边互相拉扯,谁也没能讨到好。
等到打完仗一算,荆州和益州都耗费了不少钱粮。没人吃亏,也没人占便宜。
但益州毕竟生的是内乱,这就代表刘璋手下的兵力本身就是不充足的。若非荆州兵远道而来,两边就要形成巨大的差距了。
如今差距不多,可架不住荆州可以不断提供支援啊。
刘表一看时机到了:
“调转马头!给我去打刘璋!”
辛辛苦苦这么久,为的就是这一天。
外头的袁术也太不经打了,先被曹操打了一波抱头鼠窜,又被已经当上扬州刺史的孙策打了一波丢盔弃甲。
短短一年不到,袁术就快无了。
眼看着袁术这里已经没有了油水可捞,刘表也没办法。他本来还想留点兵力看能不能去扬州蹭点好处,现在只能一股脑投入到益州的战局之中。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屯兵在入蜀要道的直隶军队早就悄无声息地拿下了益州北部。趁着两个刘氏宗亲互殴的时机,正要大军压境包抄过来。
面对刘协,扶苏的说辞是:
“益州战乱已经平定,但荆州刺史有兼并益州的野心。刘璋不能敌,我等须得出兵支援他。”
刘协疲惫地叹气:
“朕就知道,朕就知道外头这些诸侯没几个是好的。之前刘表那么听话,就像起初的袁绍一样听话,朕便怀疑他是不是也和袁绍那般,其实另有打算。”
如今一看,果然如此。
扶苏微微颔首:
“所以这在外头拥兵自重的诸侯,还是得有一个算一个,全部撤换了。换成朝中派去的人,必然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
刘协想起这些年在他身边不离不弃的老臣们,深以为然。比起外头那些诸侯,确实是这些臣子更加忠心。
比如之前惨死的马日磾,听闻就是因不肯投靠袁术,一心向朝廷,才呕血而亡的。
刘协越是长大,越觉得朝堂水深。就自己这点能耐,什么都管不好,他现在一看到奏章就觉得头晕目眩。
只好抓着扶苏的手托付道:
“这些事情都得你们费心了,新的刺史人选朕没有头绪。”
扶苏做出于心不忍的模样:
“陛下还年幼,才会学得吃力,等日后就好了。”
刘协摇头:
“你不要哄朕了,朕自己知道自己的能耐。等过两年朕有了太子,好好培养还靠谱一些。”
别看刘协才十五岁,其实早在数年前他就已经有后妃了。当时还是董卓当政,不过那会儿他还是个孩童,也就是走个流程。
总之刘协如今年纪还小,太子估计得再等等。
扶苏告别刘协后,回去和父亲商议:
“如今凉州的马腾韩遂、并州的公孙瓒、扬州的孙策,都已经被我等收服。益州即将归顺,交州那边不必烦忧,只剩中原几州了。”
别看荆州被益州消耗了不少兵力,实则不会影响刘表在荆州的地位。所以要拿下荆州,还得再布局一番。
始皇早有打算:
“刘表这边不急,等过几年他病逝,自然可以由朝廷更换刺史人选。倒是幽州刘虞那边,需要细细打算。”
这天下间的诸侯里,像袁绍曹操之流反而好搞定。因为他们只是臣子,不像姓刘的全是汉室宗亲。
臣子就有拉拢收服的可能性,所以宁愿他们做刺史。宗亲却很难拉拢,一旦始皇称帝,必然会联手反抗。
好在如今各地只剩下这么几个当上州牧的宗亲了,可以逐个击破。
始皇想起韩遂和马腾挤在一起,一山难容二虎,他们迟早会生出矛盾来。若能将幽州收回来,交给其中一人,倒也不错。
先这么着,等日后像马韩这样动不动就造反的家伙,当然得撤换掉。撤换他们的时候可以顺势把十三洲的划分撤了,恢复大秦的四十八郡格局。
扶苏毫不意外地笑了笑。
扶苏:我就知道阿父看不惯这个州。
一个州牧坐拥好几个郡,汉朝还把秦朝的郡划得七零八落。光汉初就有六十多个郡了,后头加上各种封国更是乱七八糟。
别说始皇了,扶苏看得都觉得碍眼。
还有刘氏宗亲的封国,全得一并撤了。搞什么分封,把土地封得四分五裂,实在讨厌。
作者有话要说
始皇:朕还是觉得大秦的制度最好。